刘哈剌不花
元江西人。久居北方,为探马赤军户。至正十二年(1352),上书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陈攻守方略,升掾史、左右司都事,为先锋将。与红巾军转战河南等地,以功升同知枢密院事。十八年,奉诏率兵捍卫京师,败毛贵军于柳林(今北京通州南)。卒官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元江西人。久居北方,为探马赤军户。至正十二年(1352),上书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陈攻守方略,升掾史、左右司都事,为先锋将。与红巾军转战河南等地,以功升同知枢密院事。十八年,奉诏率兵捍卫京师,败毛贵军于柳林(今北京通州南)。卒官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清末革命团体。(1)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兴中会总部邀请两湖地区哥老会和广东、福建等地三合会各首领在香港集会,共商反清斗争事宜。陈少白、杨衢云、郑士良、毕永年、李云彪、杨鸿钧、辜鸿恩、张尧卿等十
即“刘聪”。
官名。(1)司隶校尉所置僚佐诸从事泛称。汉代有都官、功曹、别驾、簿曹、兵曹、部郡国诸从事,秩百石。有掾、史之别。魏、晋增诸曹、武猛、督军等从事。(2)隋代司隶台属官。炀帝置,四十人,协助刺史巡察诸郡。
宋代太学新生入学之称。参斋时必须穿襕衫(圆领大袖的白细布袍,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戴幞头,由斋仆带上名刺(名帖),每斋两枚,引至斋厅与众见面;纳斋用钱,参加帘试。次日,在太学官厨就餐,就餐前亦备
书名。清徐芳烈撰。一卷。成书时间不详,有《痛史》本、上海涵芬楼旧藏抄本、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末清初史料选刊本。记载南明鲁王政权的历史。作者曾任鲁王中书舍人,目睹时事,循日记体,多属实录,许多内容较他书尤详
即“廪辛”。
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境。明正德中,土人龚福金等据此起事。
官名合称。三国魏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晋及北魏均有。
官名。宋代诸路置转运使,如五品以上官充任,则为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监察各州官吏。辽代山西路都转运使司亦设。金代中都路都转运司所置为正三品,掌本路税赋钱粮、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明代为都转运盐使
即茶税。宋以后又称茶课。《宋史·程之邵传》:“元符中复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缗。”《明史·食货四》:“其他产茶之地,……商人中引则于应天、宜兴、杭州三批验所;征茶课则于应天之江东瓜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