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辽北枢密院长官,总领契丹及其他部族军民之政。始置于大同元年(947)。任职者多为勋戚大臣,以契丹人为主,亦间用汉人。
佛教名词。亦称浮图、佛图。旧译以为梵文Buddha(佛陀)之转音,即“佛”(佛陀)的别称。《广弘明集》卷二:“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新译以为梵文Buddhastupa(佛陀窣堵波)音译之讹略,即
用以随葬的器物模型。以竹、木、陶等仿实用器具制成。《礼记·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据考古发掘,西周以前的墓葬未见有用明器者,战国始有非实用的仿铜陶礼器,又有陶俑、木俑等,当即明器。及至汉代,
使职名。唐开元十三年(725)分遣御史中丞蒋钦绪等往十道疏决囚徒,降死罪从流,流以下罪悉原之。唐文宗大和四年(830)置使,以清强御史二人为之,疏决处分京城诸司现禁囚徒,并具轻重奏闻。
宋代营田官庄由于招募佃客未足,或佃客逃移,抑勒附近民户耕种,谓之附种。附种户舍己熟田,耕官生田,私田既荒,赋税犹在。或者州县官希赏,虚报营田开垦数目,却将虚数抑勒民户,强科种子,令于自己田内种莳,认纳
地名。即今云南维西县县治。清置维西厅,民国改县。
官名。军正,即军中之执法官。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建六官,有军正中大夫,正五命;军正下大夫,正四命,为夏官司马府之属官。北周沿置。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董家口。后金天聪十年(1636)二月,遣使至明边董家口等,赉书致明帝,即此。
器名。置于船舷两侧的浮板,可减弱船只横向漂移和摇晃,起稳定船身作用。宋曾公亮《武经总要》中在记述海鹘战船时说:“舷上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翼,翅助其舡,虽风涛怒涨,而无侧倾覆背。”因横向推力减弱,更便于调
官署名。隋大业三年(607)改内侍省置,掌后宫事务。以令、少令为长贰,与寺丞并改以士人充任。下设内承奉、内承直,皆任用宦者。领掖庭、宫闱、奚官等三署,并参用士人。后又置内谒者官。唐武德四年(621)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