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国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分九江郡置。治六县(今六安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霍邱、六安等市、县以西和河南固始县地。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并入庐江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分九江郡置。治六县(今六安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霍邱、六安等市、县以西和河南固始县地。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并入庐江郡。
杂志名。(1)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二十日(1903.7.14)在成都创刊。旬刊。立宪派集资主办。“以输入文明,导进社会,集众异以备思察,濯旧见以启新知”为宗旨,鼓吹自强变法,拥护清廷新政。大量刊载维新
即“季狸”。
①文书名。指下言于上之文书。始见于汉。三国沿其制,除言密事得皂囊盛外,余皆启封。唐定为以下达上之制,上于天子。宋以后渐成重大吉庆祥瑞及称谢恩典的专门上书。逢正月皇帝不受朝及喜庆祥瑞之事或群臣奉上尊号、
佛教名词。唯识宗认为,整个世界均由“识”所变现。“识”分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梵文Manas的音译,意译为“意根”)识、阿赖耶(梵文Alaya的音译,意译为“含藏”)识。
史书的一种体裁。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并有相关臣僚的小传。最早有南朝梁周兴嗣撰《梁皇帝实录》,记梁武帝事;又有谢昊(一作吴)撰《梁皇帝实录》,记梁元帝事。自唐初以后,每一皇帝死后,继嗣之君必敕史
又作物林衣尼牙尔玛。吏名。满语“库使”之义,乃清代各库当差小吏。未入流。
元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彦晖之子。宪宗九年(1259),袭父职为易州等处管军把总。中统三年(1262),从征李璮。至元四年(1267),从元帅阿朮攻宋。十一年又从伯颜攻宋,有战功。后升管军千户,镇太平
古代铨选制的一项规定。吏部每季一次,注授选人差遣窠阙。选人每任期满,依法应守选,若朝廷缺官,随时命赴吏部集注差遣,称放选。遇恩赦,幕职、州县官及未出官选人,例准放行注授差遣,亦称放选。
官名。掌管佛教事务之僧官,十六国后秦以道䂮法师为之,是为僧人立官之始。南朝宋置。梁亦置,名“大僧正”。金代设于路,掌一路僧众,理决僧尼词讼。元代置于各州,为各州僧正司长官,掌理僧尼词讼。
①(1097—1151)金神隐水完颜部女真人。冶诃之子。从金军攻辽,追袭辽天祚帝。在应州马邑败辽兵。太宗时,随宗望攻宋,以功为长胜军千户。从宗弼南下,攻下太平州,连败宋军于柘皋、庐州。招降大名,为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