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律
汉代法规。又称《汉律九章》。汉高祖命相国萧何作。计有“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等九章,故名。前六章主要是刑罚方面的规定,大体采摭秦法,源自战国时魏相李悝所著《法经》。后三章称为“事律”,是关于户籍、赋役、畜产、仓库、兴造等方面的规定,系萧何创立。为汉律六十篇的一部分,原文均佚。
汉代法规。又称《汉律九章》。汉高祖命相国萧何作。计有“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等九章,故名。前六章主要是刑罚方面的规定,大体采摭秦法,源自战国时魏相李悝所著《法经》。后三章称为“事律”,是关于户籍、赋役、畜产、仓库、兴造等方面的规定,系萧何创立。为汉律六十篇的一部分,原文均佚。
官名。明清督理漕运之最高长官。明景泰二年(1451)设,与总兵同理漕务。并兼巡淮、扬、庐、凤四府及徐、和、滁三州,驻淮安。嘉靖四十年(1561)兼提督军务。万历七年(1579)后曾一度兼管河道。故明代
明繁昌(今属安徽)人,字云峰。农夫出身。年老未尝读书,学于焦竑,命读《四书》。摒朱熹之集注,谓“今人读孔孟书,只为荣肥计,便是异端,如何又辟‘异端’?”(《明儒学案》卷三十二)认为天理、人欲只在迷悟间
1828—1897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弢,别号天南遯叟、弢园老民。年十八,中秀才。后以家贫赴上海,任职于英人所办之墨海书馆。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曾上书“御戎”、
县名。秦在狄人所居地置,故名。治今甘肃临洮县。为陇西郡治。《汉书·高后纪》:七年(前181),“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即此。东汉改为狄道县。
官名。西域诸国置,或分左、右,佩汉王朝印绶。
年号。(1)三国魏齐王曹芳年号(240—249)。凡十年。(2)十六国北燕高云年号(407—409)。凡三年。(3)北魏宣武帝年号(504—508)。凡五年。
即“秽人”。
官名。侍卫武官。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七品上。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古洧水岸口。《左传》襄公九年(前564):晋以诸侯之师“济于阴阪,侵郑。次于阴口而返”,即此。
即“耨盌温敦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