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司。元置,掌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古鲁孙(阿里三路)军民政务,秩从二品,隶宣政院。设宣慰使五员为长官,下设同知、副使、经历、镇抚等。另设乌思藏管蒙古军都元帅二员、纳里速古鲁孙元帅二员,擔里(檐里)管军招讨使一员,分掌戍守这一地区的蒙古军队。下辖十三万户,分掌吐蕃各部军民政务。
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司。元置,掌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古鲁孙(阿里三路)军民政务,秩从二品,隶宣政院。设宣慰使五员为长官,下设同知、副使、经历、镇抚等。另设乌思藏管蒙古军都元帅二员、纳里速古鲁孙元帅二员,擔里(檐里)管军招讨使一员,分掌戍守这一地区的蒙古军队。下辖十三万户,分掌吐蕃各部军民政务。
侍御史知杂事之简称。
官名。北魏、北齐为大宗正少卿的省称。隋、唐、五代为宗正寺次官,亦称宗正寺少卿,通判本寺事务。隋初置一员,正四品上;炀帝增为二员,从四品。唐初仅设一员,后增为二员,从四品上。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
台湾高山族之一部。居住在台湾本岛东南兰屿,包括西岸红头、椰油、伊瓦达斯(后并入椰油社)、北岸朗岛、东岸东清、野银等六社。
西周邑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东。《诗·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即此。
1779—1839清湖南安化人,字子霖,号云汀。嘉庆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按察使。道光三年(1823)授安徽巡抚。五年,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特调任江苏巡抚,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雇沙船一千五百余艘,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九日(1911.3.29)在广州创刊。日报。劳纬孟、陈耿夫、李孟哲、黄浩公、黄霄九等主编。以“唤起民族思想”为宗旨,鼓吹反清。辛亥革命后继续出版。
亦名茶马金牌。明初为与西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换而特制之铜制牌状凭证。始于洪武中。上有“皇帝圣旨”,左书“合当差发”,右书“不信者斩”字样。一式两件,一给少数民族,一留内府。每三年派大臣招集少数民族凭证
882—959辽南京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藏明。初在唐节度使刘守光帅府,奉使契丹,辽太祖留参军事。建策筑城郭以居俘降之汉人。建都邑宫殿,制定制度,多所谋画。曾逃归唐,旋又归辽。辽太祖赐名匣列(契丹语
《左传》哀公十七年(前478):“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一说即今吴淞江(古称松江)。《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唐陆龟蒙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市甪直),所著有《笠泽丛书》
官名。西汉设员八人,协助上林令管理上林苑。东汉以后改置上林苑丞。南朝梁复旧名,员一人,流外三品蕴位。唐设员四人,从八品下,为司农寺上林署次官。宋省。金复置,大定七年(1167)增为二员,从七品。一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