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往来仪式节略
列强挟制清政府接收的外交礼仪章法。光绪五年十二月十一日(1880.1.22),列强驻华公使向清总理衙门提出关于中国地方官员与外国领事往来礼仪的节略一件。次年十月十一日总理衙门提出本节略答复,取得各国公使同意。凡三款。基本依从外国公使拟议:(1)清地方大员随时接见外国领事,以客礼相待;(2)遇紧要公务外国领事与清督抚可径致照会;(3)清督抚对外国领事行文不能以朱笔圈点。
列强挟制清政府接收的外交礼仪章法。光绪五年十二月十一日(1880.1.22),列强驻华公使向清总理衙门提出关于中国地方官员与外国领事往来礼仪的节略一件。次年十月十一日总理衙门提出本节略答复,取得各国公使同意。凡三款。基本依从外国公使拟议:(1)清地方大员随时接见外国领事,以客礼相待;(2)遇紧要公务外国领事与清督抚可径致照会;(3)清督抚对外国领事行文不能以朱笔圈点。
①明万历四年(1576)分安远县马蹄冈置。属赣州府。治今江西寻乌县。1914年因与四川省长宁县同名,改为寻邬县。1957年改“邬”为“乌”。②明隆庆三年(1569)分归善、翁原、英德三县地置。治今广东
官府批文程序。宋代官员任职或出行,若主管官府无印纸,可取官员本人台敕或宣札、公据,于背面批写某时差到干办某事、至某时替罢及有无不了事件等,由本司长官具衔签押盖印,称为背批。又官告后面批书官员三代、乡贯
古国名。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与稷山县界。相传为商代傅说之后裔封国。春秋时灭于晋,为郤氏食邑。《左传》僖公二年(前658):晋侯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
又称南宫复辟。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军与瓦剌战争中英宗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为瓦剌所俘,于谦等拥立英宗弟祁钰即位,是为景帝,以抗击瓦剌。景泰元年(1450),英宗获释回京,被称“太上皇”,幽禁
援《中日修好条规》有关条款,日本与清政府订立的商约。签订日期、地点、人员同《中日修好条规》。凡三十三款,另附双方《海关税则》。主要内容:(1)划定中国对日开放十五口,日本对华开放八口;(2)准在对方口
1810—1862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英九,号雪轩。道光时捐纳浙江盐大使,后任慈溪、定海等县知县。长于理财,深受两江总督何桂清赏识,擢升知府、按察使。咸丰七年(1857)迁江苏布政使。十年奉命援
471—525南朝梁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字宏称。萧惠基之子。七岁诵《楚辞》,博学属文。初仕梁为南徐州治中,馈赠一无所受,以清廉自守。累迁临海太守,为政清平。还拜司徒左长史。曾奉命撰《当涂堰碑
见“红巾军③”。
指自然的职能。《荀子·天论》:“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认为四时变化、百物生长是没有意志支配的自然现象。
①道家术语。与“下德”相对。指高尚道德或有高尚道德之人。《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不德”指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的德;“不失德”指有所表现、故意表现的德。《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