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东都

东都

①周武王都镐,成王时周公营建雒邑,作为镇抚东方的政治中心,因称镐为西都,雒邑为东都。②新莽都长安,始建国四年(12)准备迁都雒阳,乃以长安为西都,雒阳为东都。③东汉都雒阳,因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故称东京,一名东都。班固有《东都赋》。④隋大业元年(605),炀帝命杨素、宇文恺于洛阳监修东京洛阳,次年竣工。五年,改称东都。城分宫城、皇城、东城、含嘉城和外郭城等。⑤唐显庆二年(657)以洛阳为东都。武后光宅元年(684)改称神都,神龙元年(705)复称东都。天宝元年(742)改称东京,上元二年(761)停京号,次年复称东都。⑥五代梁开平元年(907)都汴,以汴州为开封府,建东都。⑦五代唐同光三年(925)改洛京为东都。晋天福三年(938)迁都汴州,改称西京。⑧五代南唐都江宁府称西都,以吴旧都江都府为东都。⑨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奉明正朔,以今台湾台南市为东都;或泛称台湾为东都。次年郑成功死,子郑经继位,改称东宁。

猜你喜欢

  • 高湛

    ①(486—538)北朝时勃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西)人,字子澄。北魏司徒高肇子。起家司空参军事,孝静帝天平中假龙骧将军,行襄城郡事。寻除使持节、都督南荆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荆州刺史。二年,以孤城拒南朝

  • 本色

    旧指赋税中原定征收之实物。如米麦豆丝绢等。改征其他实物或货币的称“折色”。《明史·食货志二》:“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于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明、清均有此称

  • 十夫客

    简称十夫。南朝宋、齐时对主人有一定依附关系之劳动者。十夫,意为相当十个夫力。《南齐书·吴达之传》载,达之“嫂亡无以葬,自卖为十夫客,以营冢椁”。此类自卖“客”,除于主家“执役”外,尚有较多“私夫庸赁”

  • 小卿

    周代称中等诸侯国以下未受王命的卿大夫为小卿。《仪礼·大射》:“小卿宾西东上,大夫继而东上。”郑玄注:“小卿,命于其君者也。”贾公彦疏:“按《王制》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

  • 司徒公

    司徒之尊称。《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马公,三曰司空公。”

  • 莒父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莒县境。《春秋》定公十四年(前496):“城莒父”。《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皆即此。

  • 古州厅

    清雍正七年(1729)置。治今贵州榕江县。属黎平府。辖境相当今榕江县地。1913年改置榕江县。

  • 耿马宣抚司

    明万历十三年(1585)置耿马安抚司,旋升宣抚司。治今云南耿马县。1942年改置耿马设治局。

  • 严骆

    五代时吴国二大臣严可求、骆知祥合称。时徐温专吴国之政,立法度,禁强暴,举大纲,军民安之。以军旅委可求,以财赋委知祥,皆称其职,淮南人常合称之。

  • 大承华普庆寺

    佛寺名。元大德四年(1300),成宗母裕圣后伯蓝也怯赤死,其孙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为建佛殿于大都(今北京)。至大元年(1308),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将佛殿扩建为佛寺,赐名,立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