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陇西鲜卑大兜所领部落名。居安阳(今甘肃秦安北)一带。西秦太初四年(391)乞伏乾归击破其部,收部众而还。
御史之俗称。
土司名。明置。治今云南蒙自县东老寨。居民主要有今彝族、哈尼族先民。
1566—1644明陕西渭南人,字思受,号二太。万历进士。天启三年(1623)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次年遣兵逐荷兰海盗,复澎湖。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后忤魏忠贤,削职归。崇祯二年(1629)召为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鼓人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掌祭祀、军旅、乐舞中鼓手演奏。正二命。下设司鼓下士以佐其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创设于江宁(今南京)。参用东西洋新理,改良土法,求栽桑养蚕缫丝等法。置学习部、试验部、事务部,分任教授学课、考试生徒、试验成绩、调查事业与桑树、蚕、茧丝、器具之试验及
?—716唐河南偃师(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字隆择。少举进士。神龙初,为中书舍人。敬晖等奏请削诸武王爵,他读表朗畅,分析文句,为武三思所恶,出为润州刺史。景云元年(710),入为御史大夫。与姚崇、宋璟共
官名。清代八旗都统衙门属官。又称协理事务章京、印房章京。雍正十三年(1735),省左、右司掌关防章京设。乾隆元年(1736),复定员额,满洲旗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汉军旗各六人,共一百四十四人。各于本
官名。唐代陪都洛阳实际行政长官。开元元年(713)升河南府长史置,员一人,从三品。通判府务,东都牧缺,则行其事。
即“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