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郎将

郎将

官名。① “中郎将”的省称。② 隋朝诸卫府各置郎将为副贰,诸鹰扬府置鹰扬郎将、鹰击郎将为长贰,又有折冲郎将、果毅郎将统骁果宿卫。唐朝唯于亲、勋、翊三卫府置左、右郎将各一员,为中郎将之贰。宋朝为环卫官,左右金吾卫、左右卫、左右千牛卫皆置,位次中郎将,无职掌,无定员,多以宗室为之,或为武臣赠典及武官责降散官。详见有关各条。


1、中郎将的省称。秦汉时为主宿卫的武官。《后汉书·皇后纪》:“统从兄会袭安阳侯,为虎贲中郎将;又封统弟秉为淯阳侯。宗族皆列校、郎将。”参看“中郎将”、“虎贲中郎将”条。

2、郎与将的合称。《后汉书·光武帝纪》:“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论衡·初禀》:“吏秩百石以上、王侯以下,郎将、大夫以至元士,外及刺史、太守、居禄秩之吏,禀富贵之命。”

3、北周实行府兵制,每府一郎将主之。隋用其制,每府之兵皆有郎将、副将。唐朝十六卫及太子左右六率府,都有郎将,为五品官。见《文献通考·兵制》。

猜你喜欢

  • 医学馆

    官署名。清朝太医院所属机构。同治六年(1867)设。负责每年春秋两季考试医士、医生、医员、肄业生等,分别等第,预备升补。另外,每六年组织大考一次,吏目、医士等均得参加,由本院堂官核其文理、医学,分别去

  • 王府护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始置于诸亲王府,每府设三护卫,每卫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俱与京卫同。各卫下辖左、右、前、后、中五千户所,负责护卫王邸。

  • 门臣祭酒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赵王元年 (319)石勒以中垒将军支雄、游击将军王阳并领此职,专理胡人辞讼。后王阳统六夷辅佐石弘镇邺城。

  • 河台

    清朝河道总督之俗称。清朝对河道总督的别称。见“河道总督”条。

  • 司仆卿

    官名。即太仆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仆卿。

  • 左西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西曹”。

  • 中铨

    唐代由吏兵二部侍郎主持的铨试分为两组,其一组称为中铨,后改称西铨。见“三铨考试”。

  • 保官

    三国魏关押质任的机构。官亦作宫。《三国志·魏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保官空虚,初无(资)〔质〕任。”参见“质任”。

  • 荫第

    官制用语。指家中祖先有功勋或出任一定的官职,子孙可以凭此取得仕宦或入国子学等特权。

  • 堰官

    县特设官名。三国蜀都安县置。《水经注》引《益州纪》说: “江至都安县,堰其右,检其左。诸葛亮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