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补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参见“调授”。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参见“调授”。
官名。西汉属大司农,有丞。武帝元封元年 (前110) 郡国置铁官,皆属之。东汉省,地方铁官归属郡国。官名,汉置,属大司农,掌买卖铸铁器,有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治粟内史》。《盐铁论·水旱篇》:“铁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官署名。元朝置,隶武备寺,秩从七品,掌制造箭矢。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督造钱币。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官员达到一定官阶、任数、考数、即升改为相应的官职,称为“合入”。
官名。即太子左内率。
明朝按察司佥事之别称。
官名。见“太仓署令丞”。
官制用语。指地方军政长官自行选用官员,未经吏部正式任命,而由州、府的户曹行板文委派。
官名。唐高祖武德(618—626)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置,一员,正四品,掌同工部尚书,兼掌刑部事,九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