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指系在印柄上的丝带。依官爵品阶的高下,而用不同颜色的丝带作为标志。汉朝制度,皇帝、皇后用黄赤绶,黄、赤、缥、绿、绀五采(一说为黄、赤、缥、绀四采)、太子、诸王用纁朱绶,赤、黄、缥、绀四采; 相国用绿綟绶,绿、紫、绀三采; 公侯、将军用紫绶; 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 千石、六百石用黑绶(后亦作墨绶); 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以后历朝皆沿用,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所改易,至唐朝罢。


印柄上的丝带,职位高低不同,印带的色采也不一样。如汉朝,皇帝用五采黄绶;皇后用五采赤绶;太子诸王用四采纁(xūn浅红色)朱绶;三公、将军、丞相、太尉等用紫绶;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千石至六百石用墨(黑)绶;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后世多沿其制,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改变,至唐朝废。

猜你喜欢

  • 黄户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掌供乐人衣服。隶太常寺鼓吹署。

  • 左将

    官名,汉代西域诸国多设此官,为高级武将,掌帅军作战。《汉书·西域传·蒲类国》:“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一人。”

  • 尚食使

    官名。唐朝内诸司使之一,始置不详。主宫内储供、监膳事。五代后梁仍置。宋朝属东班诸司使,无职掌,仅为转迁之阶。金朝宣徽院尚食局置,位提点下,从五品,掌知御膳、进食先尝,兼管从官膳食。官名。唐始置,以宦官

  • 公国

    政区名。三国魏在县与侯国之外,另增县王国与公国两种相当于县的政区。此种县王国和公国其受封者的地位及身份低于和郡平行的王国的王,故其封国仅相当于县一级政区,受统于郡。

  • 右教坊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 (713—741) 初,京都置,掌俳优杂技,以教坊使领之,不隶太常寺。又,参见“教坊司”。

  • 祭祠科经承

    官名。清制于祠祭署之下设祭祠科,以经承为主官。参见“祠祭署奉祀”。

  • 通直散骑常侍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使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当值,故名。东晋增至四员。属散骑省。职同散骑常侍,参平尚书奏事,并掌讽谏、侍从,位颇重。南朝属集书省,多以衰老之士担任,地位渐低。梁武帝

  • 授经郎

    官名。元奎章阁学士院所属,员额二人,掌为蒙古贵族子弟讲授经学。

  • 翰苑

    ①翰林院别称。②翰林俗称。

  • 县医学教谕

    医学教官名。元置,见“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