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祭清吏司

祠祭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祠祭司。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祠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礼部亦置,设官略同。掌理诸项祀典及天文、国恤、庙讳之事。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二人,满、汉各一人; 员外郎五人,满洲三人,蒙古、汉各一人; 主事二人,满、汉各一人及笔帖式、经承等吏员。掌吉礼、凶礼之事,并兼司僧、道、医学、阴阳学官升用等事。所属有祭祀科、僧道科、时宪科、火房等机构办理本司事务。宣统三年(1911)改隶典礼院。


官署名。明朝和清朝礼部的第二司,相当隋以前的祠部。掌管祭礼、丧礼和术数、占卜、医药及僧道的政令。参看“祠部”条和《明史·职官志一》。

猜你喜欢

  • 署护军参领

    见“副护军参领”。

  • 下官

    ① 下属官吏。《汉书·贾谊传》: “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② 封国属官对国主自称之词。其初,称臣或下官皆可,至南朝宋孝武时定为制度。《宋书·刘穆之传附刘邕传》: “先是郡县为封国

  • 哈番

    满语。意为“官”。

  • 祠祭司员外郎

    官名。即“祠祭清吏司员外郎”。

  • 高辛氏

    即帝喾,见该条。

  • 龙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军官。统领龙军。

  • 西绫锦院副使

    医官寄禄阶。宋置,和政二年(公元1112年)改称保和郎。

  • 大通桥监督

    官名。清朝户部仓场衙门所属大通桥之主官。顺治(1644—1661)中设,差户部汉司官一人充任。康熙四十七年(1708)设满、汉各一人,由京、通十三仓监督中拣选派充。掌理石坝运到漕白二粮抽验斛面之事,督

  • 顺天府经历

    官名。明清皆置,从七品。掌出纳文书。见《明史·职官三·顺天府》、《清史稿·职官三·顺天府》。

  • 朝带

    服饰名。清朝官服之一。用丝织成,用以束腰,上有带版 (即带扣)、带环。带环用以系物。下垂有帉,又叫飘带。皇帝及王公百官著朝服时系之。帝用明黄色,金园版上饰宝石东珠、珍珠,带环上佩带荷包、 燧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