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知枢密院事

知枢密院事

官名。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始置,主管枢密院政务,以桑维翰为之。北宋初,无定制,与枢密使不并置,神宗熙宁 (1068—1077) 中并置,主持全国军政。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枢密使,以知枢密院事为枢密院长官,正二品,置同知枢密院事为副贰,哲宗元祐 (1086—1094) 初又置签书院事为之贰。南宋高宗绍兴七年 (1137) 罢,改置枢密使,遂为定制。辽朝北面朝官契丹北枢密院置,位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下; 南面朝官汉人枢密院亦置,位枢密使、知枢密使事下。西夏枢密院置。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置一员,因枢密使由太子真金兼领,以后常缺,遂为枢密院实际长官,屡有增置,后定置六员,从一品,掌全国军事机密之务; 文宗天历二年 (1329) 岭北行枢密院亦置一员,掌边庭军务。


官名,辽朝置,契丹之官,分北南二院,二院皆有“知枢密院事”,因其掌不同,故分称“知北院枢密事”(即“知枢密北院事”)和“知南院枢密事”。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之。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之。知枢密院事,位在枢密使之下,佐枢密使掌院事。详各条。见《辽史·百官志》。

猜你喜欢

  • 太子备身正都督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下统太子备身副都督、备身五职、备身等,掌东宫侍卫。五品。

  • 司刺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司刺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司刺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参见“司刺”。

  • 黄龙府都部署司

    即“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

  • 地方审判厅

    官署名。清末地方审判机构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设于京师、奉天等地,宣统二年(1910)后各省渐设。省城、商埠、府、(首县)每处一所。掌审理不属初审厅管辖案件的一审及不服初审厅判决的二审案。置

  • 南京提控规运柴炭场使

    官名。金置,秩从八品,掌南京柴炭规运积储之事。佐官有副使,秩正九品。

  • 审理所

    官署名。明洪武四年(1371)置,初隶王相府。十三年罢王相府后,改隶王府长史司。置审理正一人,正六品,副一人,正七品。掌推按刑名,禁防横暴,使诸王无干国纪。

  • 守光禄大夫

    官名,东汉置,即试用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禄大夫掌吊。《后汉书·孝顺帝纪》:“丁卯,遣侍中杜乔、光禄大夫周举、守光禄大夫郭遵、冯羡、栾巴、张纲、周栩、刘班等八人分

  • 地方检察分厅

    官署名。清末设置,配置在地方审判分厅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法部奏定各直省省城、商埠审判厅、检察厅的厅数及设官员额,规定地方检察分厅不设检察长,分厅职掌与其他官员的设置,均与地方检察厅相同。参见

  • 千牛卫

    军府名。左、右千牛卫省称。分见“右千牛卫”、“左千牛卫”。禁卫军名,分左右,为唐代禁卫军十六卫中的两卫。设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

  • 祠部司马

    官名。曲氏高昌国祠部次官,协助祠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如被派遣至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