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隋朝缘边交市监次官,每监置一员,视正九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为互市副监,隶鸿胪寺。
宰相职衔。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玄宗开元元年(713) 改,五年复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名。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称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开元五年(
官名。唐朝天下边军皆置,以计度军资粮仗。睿宗景云元年 (710) 置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节度不兼支度者,以支度自为一司,有遣运判官、巡官各一人; 其兼支
官名。即掌醢丞。官名。明、清皆置,为掌醢署副长官。详“掌醢署”条。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流外八班中的六班,代旧奋武将军,普通六年 (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四班。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六班,代旧奋武将军。
官名。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专科学校设校长一人,综理校务。国立专科学校校长,由教育部聘任;省和直辖市设立的专科学校校长,由省市政府呈报教育部聘任
①即“中都官”, 泛指设京师、直属朝廷的官署。《睡虎地秦墓竹简·厩苑律》: “内史课县,大仓课都官及受服者。”②即“都官从事”。③十六国大夏及南北朝尚书省诸曹之一,设尚书为长官。南朝领都官、水部、库部
即“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官名。北齐门下省尚药局次官,员二人。佐尚药典御总知御药事,选擅长医药之术者任职。从七品。时又有“中尚药丞”。
县的等级之一。东汉时分县的等级为大、次、小三等;东晋时间亦采用此制。参见“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