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楷书

楷书

①吏职名。唐朝门下省弘文馆校书郎置十二员、中书省史馆置十二员、秘书省置十员、秘书省著作局置五员、内侍省内教(宫教)博士置二员、太子司经局置二十五员,宋朝吏部置三员、秘书省秘阁置正名楷书五员、秘书省国史实录院置四员、宗正寺置二员、大理寺置十四员(南宋孝宗隆兴(1163—1164) 中共减七人),皆掌誊写文书。② 明朝内阁中书舍人来源之一。选能书者为之,不由科甲者称楷书出身,后虽加衔九列,仍带衔办事,或有太常卿衔,有加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者。


流外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十二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手二十五人。楷书与楷书手均掌缮写之事,但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可见其具体分工当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楷书之秩当与之相同。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置于宗正寺、起居院、三馆、秘阁、吏部尚书左右选、大理寺左断刑厅等机构。

猜你喜欢

  • 村议会

    村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省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七月公布《村自治条例》,开始实行村自治。村自治的议决机关为村议会,由议员组成,其名额依户口多寡而定,一百户以下的五人,一百户以上

  • 甄别

    官员考核的方法之一。北洋政府制度,凡未经文官考试任用的官吏,适用“甄别”的办法。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公布的《文官甄别法草案》的规定,甄别的方法有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成绩、考验

  • 书记官

    官名。清末新设之职官。掌文书案牍。外务部及新陆军中所设均分为一等、二等; 国子监所设为二等、三等。又,清末新设之川滇边务大臣,所属亦有书记官。详见“一等书记官”、“二等书记官”、“三等书记官”。民国时

  • 内藏库

    官署名。宋朝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掌计度每年积余,以供国家非常之用。以诸司使、副使及内侍为监官。北宋前期隶三司,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拨归太府寺。辽朝置提点官。金朝设使、副使,掌

  • 仁义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晋书·孝友传》:“(夏方) 吴时拜仁义都尉,累迁五官中郎将。”官名,三国吴置,掌兵武之事,夏方曾任此职,后升为五官中郎将。见《晋书·孝友传》。

  • 出入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属太仆寺。

  • 清漳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清漳署’。

  • 怀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是最低的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为最低的一班。

  • 中军都统

    武官名。辽置, 见“中军都统所”。

  • 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由缮珍司改立,秩正三品。领以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二员,下设同知、副总管。辖上都诸色民匠提举司、大都等路诸色人匠提举司等大小机构三十余所。官署名。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