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连
宋朝军职升迁制度。节级内部依次升迁,或由长行 (军士) 升充承局、押官,称排连。
宋代军职升迁制度。凡节级内部依次升迁, 或由军士升为承局、押官,称为排连。
宋朝军职升迁制度。节级内部依次升迁,或由长行 (军士) 升充承局、押官,称排连。
宋代军职升迁制度。凡节级内部依次升迁, 或由军士升为承局、押官,称为排连。
官署名。清末学部普通司所属三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小学堂之设立维持,教课规程,设备规则,以及地方劝学所、教育会,并学学堂与地方行政、财政有关之一切事务。置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
官称。① 同 “帅”,军队主将。《荀子·富国》:“将率不能则兵弱”。②东宫武官。秦汉詹事属官有太子卫率,东汉隶太子少傅,主门卫士。西晋武帝建东宫,初置太子中卫率,泰始五年(269)分为左右,各领一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蒙古语,意为“十”,或用以称十户,参见“牌子头”。
宿卫武官名。南朝宋置。参见“细铠主”。武官名。见“朱衣直阁将军”。
官名。南北朝均置,掌刑狱之事。南朝宋时,江州军府长流参军与刑狱参军并置,而刑狱在长流之下,见《宋书·颜师伯传》。梁武帝时,刘璠为北徐州轻车府主簿,领刑狱参军,见《周书·刘璠传》。北魏州军府本置此职,永
官名。金朝置,系文职正五品中之封阶,为四十二阶之第二十二阶。元朝袭之,升为正四品,宣授。明朝为文职正四品之升授,属四十二阶之第十八阶。清朝为文职正四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七阶。另,清初武职中属八旗者正
武官名。魏晋时代,州亦偶有分部设置都尉的,《通典·职官十八》“魏官品”条和《通典·职官十九》“晋官品”条均谓州郡国都尉、司马,第八品。当是州亦有都尉之设。《晋书·石勒载记》记石勒“进攻赵郡,害冀州西部
公务员奖励方式之一。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期间规定,公务员因考绩应晋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改为给予奖状:一、试署人员为实授已予晋级至考绩时未满一年者;二、升任职务已予晋级,至考绩时未满一年者;三、在考绩举行
西汉末年反王莽军头领于匡自称辅汉右将军。参看“辅汉左将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