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总管区

总管区

北周时总管所统辖的地区。北周承西魏而立国,西魏时承北魏刺史加都督之制,分境内为若干都督区,刺史加都督者,亦往往多至十余州。北周取代西魏以后,改都督为总管,都督区随之亦改称为总管区。北周总管制度及其辖区均较北魏时期的都督与都督区为稳定。总管既综军民两政,总管区实质上也就是北周州以上的大行政区。北周的总管区称为府,一般以统辖三州者最为普遍,大者有辖二十余州甚至三十余州者。根据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的考证, 北周总管区的划分如下:(1)秦州府,(2)河州、洮州府,(3)宕州府,(4)扶州府,(5)廓州府,(6)凉州府,(7)泾州府,(8)宁州府,(9)原州府,(10)灵州府, (11)延州府,(12)夏州府,(13)蒲州、同州府,(14)玉壁、勋州府,(15)晋州府,(16)汾州府,(17)石州府,(18)并州府,(19)北朔州府,(20)梁州府,(21)金州府,(22)益州府,(23)利州府,(24)隆州府,(25)潼州府,(26)泸州府,(27)西宁州府,(28)信州府,(29)荆州府,(30)襄州府,(31)江陵府,(32)安(郧)州府,(33)黄州府,(34)陕州、宜阳府,(35)中州、崇德府,(36)河阳府,(37)相州府,(38)定州府,(39)幽州府,(40)郑州府,(41)豫州府,(42)司州府,(43)西兖州府,(44)南兖(亳)州府,(45)青州府,(46)徐州府,(47)仁州府,(48)扬州府,(49)吴州府。

猜你喜欢

  • 清江提举司

    官署名。明朝南京工部所属机构。设提举一人,正八品,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后革副提举。掌供办物料诸事。

  • 朵思麻宣慰司

    即“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 大都督兵农司

    官署名。设于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二月,置司于西京大同,以孛罗帖木儿领之。下设分司十道,专掌屯种之事。

  • 记府

    官署名。天子保存文书档案史册的馆府,类似当令的国家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史记·蒙恬传》:“(周公旦)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

  • 教育官练习所

    官署名。清末各省之教育培训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变。各省一所,受督抚监督。由提学使选聘本国或外国精通教育之士讲演教育学,教授管理诸法、教育行政、视学制度等。自提学使以下,所有学务职员,每周至少

  • 平章军国事

    官名。南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置,以授韩侂胄,位在宰相之上。官名。宋代韩侂胄为此官,位在丞相上。见《宋史·职官一》。

  • 中部督

    官名。三国蜀置,掌宿卫禁军。《三国志·向朗传》: (后主)建兴元年(223),(向宠)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官名,三国蜀置,掌宿卫禁军。《三国志·蜀书·向朗传》:“(向宠)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 益都额真

    即“伊都额真”。

  • 太子左清道率府率

    官名。即太子左清道率。

  • 献纳使

    官名。即理匦使,唐玄宗天宝九载(750)改,肃宗至德元载(756) 复改理匦使。参见“理匦使”。官名。唐天宝九载,玄宗以“匦”声近“鬼”,改理匦使为献纳使,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