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平准令

平准令

官名。汉武帝元封元年 (前110)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置平准于京师。受天下委输,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而物价得平。其后,赵广汉以廉洁举茂材,为平准令。东汉置一人,秩六百石,隶大司农,掌知物价,主练染,作采色。和帝时,改中准令。晋复旧称,隶少府。南朝宋避顺帝刘准名讳,改染署令。南齐复为平准令。北齐置为司农寺平准署长官,六品下。隋初沿置,员二人,正八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隶太府寺,升正六品。唐沿置,从七品下。掌供官市易之事,凡百司不用之物及没官之物,则以时出卖。


官名,汉置,掌平准物价等事,俸六百石。《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史记·平准书》索隐:“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平准令除掌知物贾外,还主练染,作采色。有丞一人,属吏一百九十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三·大司农》。其后,魏晋沿置,属少府。南朝宋时平准令只掌染事。唐朝平准令掌供官市易。见《旧唐书·职官三·太府寺》。

猜你喜欢

  • 少尹

    ①官名。唐朝置,为都城及其他地方重要府级行政副长官。玄宗开元元年(713),改京兆、河南、太原等府司马设,各二人,从四品。掌贰府州之事,岁终则更次入计。宋朝沿置,于京城开封府、临安府及陪都河南、应天、

  • 都督中军宿卫禁兵

    武官名。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以许褚为之,不常置。见洪饴孙《三国职官表》。

  • 左国史

    官名。三国吴置,为史官,与右国史同掌修国史。多以他官兼领。《三国志·韦曜传》: “为侍中,常领左国史。”官名,三国吴置,与右国史共修国史。《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孙亮即位,诸葛恪辅政,表曜为太史令

  • 北省

    ① 南北朝对尚书省的俗称。《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年》: “东魏高澄谓崔暹、宋游道曰:‘卿一人处南台,一人处北省,当使天下肃然。’”胡三省注引杜佑曰: “御史台在宫阙西南,故名南台。尚书省在北,故曰北

  • 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

    官名。明朝直武英殿西房负责缮写工作者,初为内官职,继以中书舍人分直,后乃专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充任,仍从七品,无定员,专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称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简称武英殿舍人。官名。明置,

  • 右厩闲长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右厩上士属官,正一命。

  • 馆阁校勘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京官充任,为馆阁职事之一,掌校勘书籍,通常不许带职补外。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哲宗元祐(1086—1093)中复置。

  • 巡捕处

    京城善后协巡总局所属各协巡局置,设巡捕头、巡捕等官员。参见“京城善后协巡总局”。

  • 省农业改进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时期各省农业专管机构,名称各有不同,川、康、黔、粤、陕、甘、湘、鄂、晋、豫、浙、绥各省均于建设厅内设农业改进所,桂省于建设厅内设农业管理处。广东农业改进所后与森林局合并为农林局。云南

  • 皇史宬守吏

    参见“皇史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