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相

左相

官名。相传商汤、周成王皆置左、右相。春秋齐景公置为次相,辅佐国政。《史记·齐世家》:“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周赧王六年(前309),秦置丞相,以樗里疾为右相,甘茂为左相。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 (385) 亦置,为首相。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至咸亨元年 (670) 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为左相。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仆射为文昌左相。玄宗天宝元年 (742) 至肃宗至德二载(757),复改侍中为左相。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简称左、右相。明洪武三年 (1370) 于诸王府各设一人,正二品,多由勋臣充任,与右相共掌王府之政令,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其事,而总其庶务。


官名。春秋战国时薛、齐、秦等置。《左传·定公元年》:“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此左相为百官长,为国中央级的执政官。《史记·齐太公世家》:“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此左相也是百官长,执国家大政。秦国甘茂曾任左相。《新唐书·玄宗纪》天宝元年:“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此左相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专判省事。南宋孝宗年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简称左右相。明洪武三年,于各王府置左右相,共掌王府政令。见《新唐书·百官二·门下省》、《宋史·职官一·宰相》。

猜你喜欢

  • 号房

    ①明朝国子监及地方学宫所设之诸生居住房舍,以千字文编号,故有此称。②明清科举中乡试、会试于贡院举行,入闱士子各居一席舍答卷,所用席舍称号房。光绪(1875—1908)末叶废科举,此制遂不用。

  • 武选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武选司员外郎。明清兵部武选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司马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雍正五年(1727)定制六人,满洲

  • 童子科

    选举制度。唐朝始设,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全通者授官,通七者授出身。应试者由本贯申送礼部,同明经举人之例,考试讫奏闻。宋朝沿置,十五岁以下能通经赋诗者,州举送朝廷,先由国子监

  • 北京行部尚书

    官名。即“行部尚书”。

  • 酒士

    官名。新莽始建国二年(后10)置,属羲和,每郡一人。时初设六筦之令,命官府酤酒,故置酒士乘传督酒吏。官名。王莽时置,每郡一员,掌督察酒利。《后汉书·李业传》:“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

  • 铎司马

    官名,汉置,掌执铎。《后汉书·礼仪下·大丧·大驾》:“铎司马八人,执铎先。”铎,大铃。

  • 哈儿班

    蒙古语,意为“十”,或用以称十户,参见“牌子头”。

  • 珠轩达

    满语官名。汉译作“珠轩长”。清朝东北吉林松花江乌拉地方打牲牲丁的劳动组织称“珠轩”,每株轩三十人,设正、副珠轩长各一人,专门负责捕鱼、捞珠及采蜜、采松子等各项采捕差务,由内务府都虞司所属打牲乌拉处管理

  • 王家大夫

    官名,汉置,也称王大夫,秩比六百石,没固定人数,掌奉王命出使京城,奉璧贺正月,及出使各国,本来都持节,后省。《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

  • 法部右丞

    参见“法部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