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工师

工师

官名。①相传帝尧时置。掌百工。《史记·五帝本纪》: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②春秋战国工官之长。司空属官。掌百工营造事务。《礼记·月令》: “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 “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③春秋鲁国都邑工官,《左传》定公十年: “叔孙谓郈工师驷赤”。④战国秦、韩、赵、魏等国主武库兵器制造的官员。⑤战国秦国有一定职位的工匠师傅。掌工徒技艺的传授。《睡虎地秦墓竹简· 均工》: “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 (功),其后岁赋红 (功) 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官名,尧舜时即有。不同时代,其职事也不相同,有的为工官之长,有的为工官,有的专掌制造一种器物,有的凡制造皆掌,有的属中央,有的属地方,还有仅负责工艺的传授,类似今天的“师傅”。《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注:“工师:若今大匠卿也。”《左传·定公十年》:“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杜注:“工师,掌工匠之官。”《礼记·月令》:“命工师效功。”《管子·立政》:“使刻镂文彩毋敢造于乡,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有的工师,专掌工艺传授。《睡虎地秦墓竹简·均工》:“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猜你喜欢

  • 中珰

    汉代宦官的别称。汉代宦官帽子上有黄金珰作为装饰,故称宦官为中珰。后代沿称。明朝太监称中珰或大珰。《明诗别裁·何景明》:“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应开宗庙筵。”

  • 七品武土官

    武职土官名。清制,贵州省置四人:镇远府属三人,石阡府属一人。

  • 直崇政院

    官名。五代后梁改崇政院直学士置,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改名枢密院直学士。

  • 八卫汉军

    见“八卫”。

  • 从佐

    官名。汉朝官府随从之类小吏,地位低微。《后汉书·周燮传》:“(冯良) 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李贤:“从佐谓随从而已,不主案牍。”官府长官的随从小吏。《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

  • 督义司马

    官名。东汉末益州牧刘焉置。《三国志·张鲁传》: “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官名,东汉末年刘焉置,位低于将军,掌领兵征战。《三国志·魏书·张鲁传》:“益州牧刘焉以(

  • 斋驭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齐仆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大驭中大夫属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齐仆”。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齐仆下大夫二人,掌理驾驭王的金路以接待宾客,按照

  • 下等司

    西夏第四军官衙。包括行宫司、荐人司、南院行宫三司、马院司、西院经纸寺,沙州经纸寺、定远县、怀远县、临河县、保静县、灵武郡、甘州城司、永昌城、开边城、三处工院、北院、南院、肃州、边境转运司、沙州、黑水、

  • 登闻检院

    官署名。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登闻院置,委朝臣主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隶谏议大夫。凡机密章奏及上于登闻鼓院而遭拒绝者,皆受之而上于朝廷,为畅通言路的重要机构。金朝隶御史台,掌

  • 右宣徽使

    官名。金朝置,为宣徽院副长官,秩正三品。参见“宣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