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虚都尉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参见“崇虚局”。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参见“崇虚局”。
官名。北齐设置,见“中尚食局典御”。
指太子二率,即太子左、右卫率。
官名。简称职方司员外郎。明清兵部职方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职方部员外郎设,一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兵部职方司亦设一人,皆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
官阶等级。《商君书·境内》: “以上至大夫,其官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隶中书门下,设守当官一人主之,掌勾销公事文簿。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
清代工部内部机构。掌管部印,并收受在京各衙门文书,呈堂官阅后,分发各司办理;给内阁报送本部题本;内阁传抄题本,分由本处满、汉司员抄写。满、汉司员定额各一人,由四司司员轮值。
官名。明朝于各王府奉祠所分置,各一人,正八品,掌王府中祭祀、乐舞之事。
即“内侍高品”。
文职土官名。清制,置于贵州省一人,广西省二人,均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国子监置三员,从六品。唐朝国子监沿置,一员,从六品下,掌判本监事务,每岁七学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者上于礼部。北宋仁宗景祐二年 (1035) 置一员,以现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