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奉朝请

奉朝请

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列侯、宗室、外戚等的一种政治优待。当时春季朝会称朝,秋季朝见称请。西汉授此者特许参加朝会,班次亦可提高。如列侯就国者位次将作少府,而留居长安奉朝请者则在九卿之上。亦称朝朔望。东汉所施甚广,地位渐轻。西晋成为加官名号。晋武帝以宗室、外戚为奉车、驸马、骑都尉,并授此号。司马睿为晋王,其府僚属亦皆授此。东晋独立为官,亦作加官。南朝列为散骑(集书) 省属官,安置闲散,所施益滥。宋武帝永初(420—422)以后,以其太杂,令尚公主者唯拜驸马都尉,不加此官。南齐武帝永明 (483—493) 中,竟至六百余人。梁位二班,陈八品。北魏亦为冗散官,有俸无职。孝文帝太和十一年 (487)定员二百人,十七年定为六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七品。北齐改为职事官,员二百四十人,掌献纳谏诤,隶集书省,从七品。北周列为散官,四命。隋初改隶门下省,员四十人,兼出使劳向,从七品。文帝开皇三年 (583)废。宋朝无差遣的闲散官员及免职守本官的常参官等,例须五日 (一说逢一、五日) 一奉朝,亦称奉朝请。


官名,汉置。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叫请。到汉朝,皇帝给退职的老臣和将军、皇室、外戚等以参加朝会的机会,便赐其以“奉朝请”名号,意即奉朝廷的召请而参加期会(见《宋书·百官下·奉朝请》)。《后汉书·百官志》:“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十三年,更增户邑,定封为安成侯,奉朝请。”晋朝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南朝时为安置闲散官员,奉朝请始为官号,多到六百余人。隋初免去奉朝请,另设朝请大夫和朝请郎,为文散官。唐、宋沿用隋制。元代废除朝请郎,清废朝请大夫。见《宋书·百官下·奉朝请》、《通典·职官·三都尉》。

猜你喜欢

  • 入仕考试

    (1)汉制,一些察举的科目如贤良、文学两科,被举者须通过对策,合格者始得授官;又有察举以外的入仕考试,有应试资格者为学童、博士弟子及博士。学童考试称为学童试,博士弟子考试主要是通过射策和岁考,博士考试

  • 齐固佐领

    即“旗鼓佐领”。

  • 典给

    官名。元代于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各设典给一人,掌生员膳食。

  • 汤沐邑

    周制,诸侯朝见天子时,天子在王畿之内赐其封邑,以供其膳宿和斋戒沐浴之用,故称汤沐邑。汉朝皇帝、皇后、公主以及诸侯王、列侯收取赋税以供其私人奉养的封邑,亦称汤沐邑。《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 “凡言汤沐

  • 季父族帐常衮司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皇族帐官,掌德祖皇帝三房族之事。

  • 镇城

    官名。东魏置,负责地方上的军事事务。《周书·李棠传》:“时东魏又遣镇城奚寿兴典兵事,(刺史高)仲密但知民务而已。”南朝梁边境各戍亦置。见《北齐书·文宣纪》。

  • 营明堂大将

    官名。北魏置,掌明堂的修建事务。元义以领军、尚书令领之。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七五《元��墓志》。

  • 济南兵马司

    即“济南兵马指挥司”。

  • 佐领

    ①清朝八旗组织之基层编制单位,即“牛录”。②官名。清朝八旗组织中基层编制单位牛录之长官,满语称牛录额真、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佐领。定制: 满洲六百八十一人,蒙古二百零四人,汉军二百

  • 大内皇城使

    官名。即皇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