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头下州军

头下州军

即“头下军州”。


辽代契丹贵族所属的私人州县。亦称头下军州,“头下”又作“投下”。辽代对外作战,诸王、外戚大臣和诸部可以私军从征,所获俘虏,即归诸王、外戚大臣和诸部所有,加以私奴,建立头下州军。由朝廷赐给“军额”,即赐给州名和军号,并依朝廷派遣到头下州军的官吏以及州军本身大小的不同,而有节度州与刺史州之分,前者由朝廷派置节度使,后者由朝廷派置或承认州军所有主自己任命的刺史。头下州军是贵族的私城,是独立自治或半独立半自治的城堡,不隶属于朝廷的行政和租赋管理机构,即不属于行政的某某道,兵事的某某司和皇帝的某某宫,这是头下州军区别于国家的州县和皇帝的斡鲁朵的地方。其特征有三:第一,在军事上,头下州军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其中的精锐部分被称为“部族的根本”。朝廷对于部族军队只能量借,无权征调;第二,在行政上,头下州军有自己的臣属和官吏,除节度使由朝廷直接任命外,刺史以下均以本主部曲充任;第三,在经济上,头下州军的所有主可以收取赋税。《辽史·地理志》说:“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头下州军的所有主除诸王、外戚大臣外,还有公主、驸马,公主、驸马的头下州军,其州户有些不是战俘,而是出于帝后的赏赐,主要是公主陪嫁的户口,称为“媵臣户”。头下州军是否可以筑城是有严格规定的,据“辽史·地理志》记载,“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其余不得建城郭。”投下州军主要都集中分布在辽的原始根据地,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林西东北)的东南一带,即今辽宁省的中部地区。在辽建国初期,头下州军对辽国的统治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独立自治或半独自立治的封建城堡,对朝廷有很大的离心作用,在辽代二百余年的统治中,以宗室、公主、驸马为首的头下州军所有主,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叛乱、谋反事例屡见不鲜。当辽代末年,外敌金兵入侵之际,这种叛乱所引起的瓦解作用更为明鲜,“金兵一集,内难先作”(《辽史·天祚帝纪》中语),辽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灭亡的。至元代,投下州军不设节度使,成为诸王或勋臣的食邑。凡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称为投下。漠南北的投下户由领主自己管理,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由领主率领出征;中原投下户集中在固定的州县,每五户向领主纳丝一斤,故又有汤沐邑、五户分丝地之称;江南投下户则向领主纳钞。

猜你喜欢

  • 东宫内侍长

    官名。北魏置。游雅于宣武帝时曾任此职。

  • 白簿治礼吏

    官名。南朝齐置。太常国学属官,员八人,五品。

  • 元凯

    凯亦作恺,原指贤人才子。后成为对尚书八座(尚书令、仆射、列曹尚书)及辅佐大臣的美称。《太平御览》卷二一○引《齐职仪》: “舜举八元八凯以隆唐朝,今号八座为元凯,谓贤能用事义如昔也”。《文苑英华》卷一六

  • 兵曹参军事

    官名。隋朝诸卫、诸率、诸王府、诸州皆置为僚属,正七品上至正九品下、视正八品至视正九品不等,文帝开皇三年(583)改名司兵参军事,十二年雍州复改兵曹从事置; 炀帝大业三年(607) 皆改名司兵书佐。唐高

  • 少府海丞

    官名。《汉书·平帝纪》:元始元年(公元1年)“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农部丞各一人,人部一州,劝农桑。”颜师古注:“海丞,主海税也,果丞,掌诸果实也。”上文少府海丞、果丞与大司农部丞平举,故知海丞

  • 独坐

    御史中丞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御史)中丞为独坐、为中宪”。参见“三独坐”。

  • 亵御

    掌侍御之小臣。(1) 西周置。《诗经·小雅·雨无正》: “曹我亵御,憯憯日瘁”。(2) 西周卫国置。《国语·楚语上》: “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 “居寝有亵御之箴”。

  • 甄别

    官员考核的方法之一。北洋政府制度,凡未经文官考试任用的官吏,适用“甄别”的办法。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公布的《文官甄别法草案》的规定,甄别的方法有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成绩、考验

  • 中宫私府丞

    官名。东汉属大长秋。为中宫私府令副贰,员一人,以宦者任之,秩三百石。协助私府令主管皇后宫中所藏币帛诸物,及裁衣被补浣者。官名,汉置,秩三百石,由宦者担任。佐令掌中宫私府诸事、物。见《后汉书·百官志四·

  • 政府

    1、唐宋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资治通鉴》唐天宝二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注:“政府,谓政事堂。”《宋史·欧阳修传》:“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2、指政权机关。如民国时的“国民政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