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官署

太官署

官署名。北齐光禄寺置,掌百官食膳事,有令、丞。隋、唐光禄寺沿置,隋朝有令三员、丞八员,又有监膳十二员、唐朝有令二员、丞四员,掌供百官膳食,又有监膳十员、监膳史十五员、供膳二千四百员等。明洪武八年(1375)光禄寺置,曰大官署,有令一员、丞一员、监事一员,掌供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后改令为署正,一员; 署丞四员、监事四员。清朝光禄寺沿置,掌供豕物,备器用,稽市直,征菜地赋额致诸库,有署正,满、汉各一员,满员正四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正六品,康熙六年(1667)升正五品,九年定从六品,汉员同; 又有署丞,初为正六品,康熙九年定从七品,满洲一员,康熙三十八年增一员,汉员一人,康熙十五年省; 又有监事汉员一员,康熙十二年省。


官署名。北齐设太官署,属光禄寺,掌膳食。见《隋书·百官中·光禄寺》。

猜你喜欢

  • 归圣军兵马都总管府

    官署名。辽朝置,属南面官。统领归圣军。设都总管、副总管、判官等职。

  • 云南诸路行御史台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升云南道提刑按察司为云南诸路行御史台,治中庆路 (今云南昆明),监治云南行中书省。设官、品秩同于御史台,隶于御史台。二十九年罢,三十年复立。大德元年(1297)

  • 直敷文阁

    官名。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置,为贴职之一。

  • 管河兵备

    官名。明置,据《明会典》记载,济宁兵备一人,专管河盐,临清兵备一人,带管分巡、马政、河道。

  • 朱衣直阁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 (507)置,以曾任方牧者为之,都督南兖等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昌义之首任此职。负责宫内侍卫,属中领军 (领军将军)。天监七年定为十班。陈改为四品,秩千石。北魏亦置

  • 宰职

    ① 宰相之职。《古文苑》卷一。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群心所归。”颗 县令之职。南朝宋鲍照《鲍氏集》卷九《谢秣陵令表》:“用谢刀笔,猥承宰职。”1、宰相的职位。汉董仲舒《诣

  • 殿前都点检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军官置,设殿前都点检、副点检,掌御帐宿卫,多用契丹人。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置,统亲军以行从宿卫,掌关防门禁,置殿前都点检、殿前左副都点检、殿前右副都点检,分别兼侍卫将军正、副都指

  • 济司局

    官署名。即典设局,唐高祖武德 (618—626) 中置,长官为太子斋郎,太宗贞观元年(627) 改为典设局,长官改为太子典设郎。

  • 各关监督

    官名。清自鸦片战争以后分税关为海关与常关两类,均设置监督,分隶于南北洋通商大臣或各省督抚,也有驻防将军监理的。监督有专设监督,也有由关道兼的。不过海关监督名义上虽为海关的行政长官,统辖税务司,但实际上

  • 行大司徒事

    代行大司徒之职事。《后汉书·伏湛传》:“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大司徒,助天子掌政务。参看“大司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