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即“太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即“太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官名。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设此官,为特殊区域中的军事长官,以将官充任,由大总统选择任命。在无都督的省份,直属中央,有节制全省军队之权;在有都督的省分,则有节制该管区域内军队之权,但应随时商承都督,并呈报中
官名。即理匦使,唐玄宗天宝九载(750)改,肃宗至德元载(756) 复改理匦使。参见“理匦使”。官名。唐天宝九载,玄宗以“匦”声近“鬼”,改理匦使为献纳使,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复旧。
官名。战国置。①执政大臣泛称。《韩非子·孤愤》: “主失势而臣得国,主更称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谲主便私也。”陈奇猷注: “松皋圆曰: ‘三晋以大夫为诸侯, 犹仍旧号, 故呼相国为相室。’奇猷
官名。梁皇弟皇子府始设,“见王府兵曹参军事”。
武官名。西周设置,为司军队左右翼马政之官。郭沫若《金文丛考》谓左右戏是“三军之偏”,意即军队中的左右翼。而“繁即马饰繁缨之繁,荆假为旌。……左右戏繁荆盖言司左右戏之马政。”
官名,辽朝置,为南院详稳司官员,佐将军掌武事。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南院详稳司”条。官名。辽置, 见“南院详稳司”。
官名。东汉置。为司隶校尉及州部佐吏,主平法律。南朝宋亦置。官名,汉置,属司隶校尉,或诸州,掌评法律。见《后汉书·百官志四·司隶校尉》。
即“北院司徒”。
指当仕路,居要职掌握政权和掌握政权者。《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后世多沿用。
官吏的俸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工资”。《史记·平准书》:“孝惠高后时……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