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丞相

大丞相

官名。魏晋南北朝丞相、相国不常置,皆非寻常人臣之位,多用来位置权位极高的重臣。北魏孝庄帝时,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拜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后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其后东、西魏、北齐、北周、隋亦置,得授此官者均系操纵军国政事的权臣,权任极重。北周曾分置左、右。唐朝罢。辽朝或置为南面朝官中书省长官,非定制。后不复置。元顺帝后至元五年 (1339),加中书省右丞相为大丞相,六年罢伯颜职,遂废。参见“丞相”。


官名。北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丞相时综揽政权。北周建立后沿其制置大丞相,总理政务。初分左右两大丞相,后去左右之号,单设大丞相一人。《周书·静帝纪》: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庚戌,以柱国汉王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上柱国扬州总管随国公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帝居谅暗,百官总己以听于左丞相。九月壬子,丞相去左右之号,随国公杨坚为大丞相。”以正阳宫为丞相府,具置僚佐,所属有长史,司马,司录,从事内郎,掾、属,主簿,东閤祭酒,咨议参军,录事参军,功曹参军,记室参军及户曹、仓曹、内兵曹、外兵曹、礼曹、乐曹、法曹、刑狱、城局、墨曹、铠曹、士督、田曹、宾曹诸参军,参军事,行参军,掌细作署,典签,帐内亲信大都督,帐内亲信都监,帐内虞候大都督、帐内虞候都督。

猜你喜欢

  • 武库司员外郎

    官名。即“武库清吏司员外郎”。

  • 就汉大将军

    杂号将军名,主征伐。《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弘弟梁,以侠气闻,更始元年,起兵豫章,欲徇江东,自号就汉大将军,暴病卒。”

  • 司宰寺大夫

    官名。见“司宰寺”。

  • 驿将

    掌驿之吏名。北周置,见《周书·韦孝宽传》,掌驿传之事。北周时有驿路、传舍和村驿,官吏办理急事得驰传乘驿。驿将可通称驿帅,也就是驿司,胡三省《通鉴注》说:“驿司,掌驿之吏。”北周时称驿司为驿将,与烽长之

  • 祭酒

    官名。①古代贵族大夫飨宴,以长者酹酒祭神,称祭酒,后渐演为官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司马贞《索隐》: “礼食必祭先

  • 步队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宣统三年(1911)改隶军学处。掌拟全国步队教育、训练、考察、校阅之计划,审定步队操法,核议步队应用军械器具,考察所属学堂成绩等。置科

  • 东西两官厅

    军事编制。明正德 (1506—1521) 中置。初选官军于东官厅操练。八年再选京营十二团营精锐及勇士四卫军于两官厅操练。各设总兵、参将统领。后西官厅改名威武团练营。嘉靖二十九年 (1550)罢。

  • 巡防队执事官

    官名。清末各省分路巡防队属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各省旧军逐步改为巡防队,分五路驻防,始置。每路一人,奏补。掌本路各营庶务。

  • 计议官

    官名。南宋高宗建炎四年 (1130),御营使司并归枢密院为机速房,改御营使司干办公事置,正八品。绍兴十一年 (1141) 罢。又南宋都督府、宣抚处置使司、制置使司、三衙等官署亦置。金章宗明昌六年 (1

  • 户部交阯清吏司郎中

    官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 为户部交阯清吏司长官。一人, 正五品。宣德十年(1435)革。参见“户部交阯清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