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柴”。
官名,西汉时西域龟兹国等置东西南北部千长,为地方性长官,掌千人。见《汉书·西域传·龟兹国》。
僧官名。明清置,属僧录司。秩从六品,左右各一人。
官名。①三国魏置,以宦者充任。《三国志·夏侯玄传》: “(李)丰密语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曰:‘卿诸人居内,多有不法。’”②即侍中。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为监
官名。辽置,即惕隐。见“大惕隐司”。
官名,金朝置,从八品,掌都堂之礼及官员参谢之仪。见《金史·百官一》。
吏名。元朝官署中起草案牍的人员,为吏员的助手,也是吏员来源之一。见习吏名。元置,掌管起草案牍,是吏员的助手,经一定年限可升为吏。
① 官名。《周礼》六卿之一,为春官之长。掌祭祀、礼仪,参议国政。属官有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等。西魏末、北周仿 《周礼》建六官,复置为春官府长官,亦称“大宗伯卿”。正七命。参见“春
州的等级之一。元为属于散府的州,不辖县;明清时隶属于府,亦称属州,与县同级。
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