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断事官”,见“札鲁忽赤”。
东宫武官名。唐始置左右司御率,为左右司御率府的主官,见“左右宗卫率府”。
官名。春秋时鲁国置。掌巫筮禳祷。《说苑·辨物》: “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善卜之巫官。”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官名。明朝士官名号之一。乃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之头目,无专职品级。世袭。
吏名。宋朝太常寺属吏,员二人,掌礼仪赞导之事。
官制用语。唐宋时宰相于宣政殿奏对退班后,待制官、御史台左右巡官等皆得引对,以其次于宰相之后而得对奏于皇帝,故谓次对。
清朝官吏出身之一种。又称“异途”。详“出身”。
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掌理各项典礼、阅兵、出巡、授勋、国际礼仪、接待外宾等事项。设中将或简任局长一人,少将或简任副局长一人,上校或荐任科长三人;并设秘书一人,科员十二至十六人,书记官四人,事务员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历代多有此制,如《明史》卷二一三记张居正。“以九载满,加赐坐蟒衣,进左柱国,荫一子尚宝丞。”清光绪时,宝鋆为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吏部,推恩其子景沣晋秩郎中,侄景星赐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