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正

司正

①官名。周朝及晋等诸侯国置。为宾主宴会监礼官。《仪礼·乡饮酒礼》:“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郑玄注:“作,使也。礼乐之正,既成,将留宾,为有懈怠,立司正以监之。”《国语·晋语一》:“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韦昭注:“司正,正宾客之礼者。”②女官名。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罚等事。隋炀帝始置,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唐朝改置,为宫正之佐,二人,正六品,宫人不供职者,以牒取裁,小事决罚,大事奏闻。宋沿唐制。金同,置二人,与宫正同掌总知宫内格式、纠正推罚之事。明朝宫正司亦置,二人,正六品。


1、礼官名,掌在宴会上监礼。《仪礼·乡饮酒礼》:“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主人拜,司正答拜。”《国语·晋语一》:“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注:“韦昭曰:司正,正宾客之礼者。”《后汉书·郅恽传》:“恽于下坐愀然前曰:司正举觥,以君之罪,告谢于天下。”

2、女官名,掌监察,宫人不供职者,以牒取裁,小事决罚,大事奏闻。隋置二人,从六品,属尚宫局。唐置二人,正六品,为宫正之佐。宋、金皆沿唐制,掌纠正推罚等事。明置二人,正六品,属宫正司。见《隋书·后妃传》、《新唐书·百官二·宫官》、《明史·职官三·女官》。

猜你喜欢

  • 直班领侍卫内大臣

    官名。清朝侍卫处之长官,即掌平日紫禁城宿卫之领侍卫内大臣。定员一人,每日轮换。如领侍卫内大臣出差或兼他职,则以内大臣、散秩大臣奏请简派。皇帝巡幸或驻跸圆明园则以内大臣直紫禁城。下有散秩大臣三人(直乾清

  • 州军府田曹参军、行参军

    官名。(1)田曹参军。南齐都督府置此职,见《南齐书·百官志》。北魏亦置,《魏书·谷浑传》记谷颍为青州征东大将军广陵王羽府田曹参军。《魏书·官氏志》记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因高肇奏省此职。北魏末复置。

  • 官学教习考试

    清代选拔官学教习的考试。清制,两翼宗学、八旗党罗学、咸安宫学、景山官学均设满汉教习。凡满洲教习,以文进士、举人、贡生、生员,翻译进士、举人、生员,现任笔帖式及因公诖误的废员考取;汉教习,咸安宫学以进士

  • 振远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与宁远将军等代旧“宁朔将军”; 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陈沿置,列为五远将军之一,拟五品。武官名。南朝梁陈置,

  • 中参军

    官名。三国蜀置,胡济曾任此职,见《三国志·李严传》。官名,三国蜀置。掌参谋军事。《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是臣不敏,言多增咎。”注:“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

  • 土药统税总局

    官署名。关于烟土税的征收,初由各省自办,其后湖南、湖北合力于宜昌设立总局,抽收土膏统捐。继而江西、安徽两省合办。清政府因两省合办较各省分办之时更见成效,又考虑到两广、苏、闽亦系云贵烟土行销之地,遂于光

  • 司理

    ①刑狱官泛称。《晋书·刑法志》:“夫刑者司理之官。”② 官名略称。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改诸州司寇参军为司理参军,简称司理,掌本州狱讼勘鞫之事。元祐 (1086—1094) 官品令:上州从八品

  • 左右鹰扬卫

    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即“左右武卫”,见该条。

  • 武举

    ①科目名。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始见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等选。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始成定制。悉视文科之例,分三场考试,第一

  • 虎奋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八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降为从八品。武官名。北魏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