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农卿

司农卿

官名。两晋时为“大司农”别称。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改大司农为司农卿,职掌劝农、仓储、园苑、供应宫廷膳馐,十一班,有丞。领太仓、导官、籍田、上林令,乐游、北苑丞,左右中部三仓丞,荚库、荻库、箬库丞、湖西诸屯主等,九年又置劝农谒者。陈因之,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司农寺长官,三品。历代沿置,亦称“司农寺卿”。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唐高宗时曾随本寺改名司稼正卿,旋复旧。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本寺公务,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从三品。南宋初省,高宗绍兴四年 (1134) 复置。辽朝为南面官。金宣宗兴定六年 (1222) 置为司农司次官,员三人,正四品。元世祖至元七年 (1270) 亦置,员一人,旋罢。二十年复置为司农寺次官,员二人,位次达鲁花赤,二十三年罢。元末朱元璋置为司农司长官,明洪武元年 (1368) 罢,三年复置,正三品,四年罢。参见“司农寺”、“司农司”。


官名,汉置大司农,其长官为卿,即司农卿,为汉朝九卿之一,掌钱谷金帛诸货币等事,秩中二千石;有丞,秩比千石。属官有太仓令丞,平准令丞,导官令丞。其后历代沿置;北齐改大司农为司农寺,其长官仍称卿,其后隋、唐、宋皆沿置。见《后汉书·百官三·大司农》、《隋书·百官志·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三》、《宋史·职官三》,参看“司农”、“大司农”条。

猜你喜欢

  • 击车师君

    官名,西汉时期西域焉耆国等置此官,负责帅军迎击车师国之兵。《汉书·西域传·焉耆国》:“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击胡都尉、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

  • 武士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稍大夫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稍置一人,掌本稍行政事务,下设稍正上士、稍正中士以佐其职。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小官

    战国秦国不设啬夫一级长官的低级官署。《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 “小官毋 (无) 啬夫者,以此鼠 (予) 仆、车牛。”

  • 将作司

    官署名。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设卿、少卿、丞等官。下设左右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司程,典簿,副提举,军需库大使、副使等。掌工程建造诸事。洪武元年(1368)隶工部。初正三品。六年改正六品,下设营造

  • 左谷蠡王

    汉时匈奴王号名,为地方最高长官,其属下有左大将、左大都尉、左大当户、左骨都侯等。《后汉书·窦融传》:“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

  • 清道斩斫使

    使职名。唐僖宗光启二年(886) 宦官田令孜劫帝幸宝鸡,锋镝纵横,帝以神策军使王建、晋晖为清道斩斫使,以长剑五百前驱奋击开道,乘舆方得前行,而入散关。

  • 都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初于各省置,掌一方军政。洪武八年(1375)俱改为都指挥使司或行都指挥使司。

  • 公士

    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一级,仅高于士卒,言其异于士卒,故曰公士。秦及西汉因之。宋朝亦置。太宗端拱二年 (989) 赐诸州高年长者百余人公士爵。1、爵名。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仅高于

  • 伍佰

    亦作“五百”。汉朝官署侍从小吏,职在导引,问事。《后汉书·宦官传·曹节传》李贤注引韦昭《辨释名》曰: “五百字本为‘伍’。伍,当也; 伯,道也。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