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大
满语官名。意为“包衣头”。汉译为“内管领”。
满语官名。意为“包衣头”。汉译为“内管领”。
官名。北齐置。见“武安局”。
官署名。秩正四品,隶内正司,掌皇后汤沐邑赋税、民匠、属民,设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置都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二员。下辖五处长官司,秩正五品; 提领所十,秩正七品,分掌各地赋税属民。
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汉朝的一种符信。自文帝二年(前178)始,颁与郡守作为发兵信物。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符分两半,右留京师,左与郡守。后或沿用
指官爵品位。《左传·庄公十八年》: “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隋炀帝封孔子的后裔为绍圣侯。见《历代职官简释·绍圣侯》。
官名。北齐置。长秋寺次官,四品上。由宦者担任。
即“大礼五使”。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为总统府翊卫处的沿设,参见“总统府翊卫处”。
宫中女官名。见“司衣”。
即“大东丹国中台省右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