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分巡道

分巡道

官名。即“巡道”。


官名。简称巡道,明清时设置。分巡之名,始于唐代,唐代遣使分道出巡,当时称为分巡某某道。明初,恐府县官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御史,各按察司所属设试佥事,旋裁撤试佥事,改按察分司为四十一道,这是分巡的开始。后以按察使副使、佥事分巡一定地方,专掌刑名,称为分巡道,常川在外,并有治所。据《明史·职官四》记载,明代十三按察司共设分巡道六十九。其分区与守道的分区有重叠交错,纯属监察分区性质。两京不设按察司,南北二直隶的分巡道分属于邻近按察司官。清初沿明制以按察司副使、佥事所任道员为巡道。自乾隆时定道员为正四品实官后,巡道的职掌与守道所掌出入交错,无甚区别,巡道的辖区与守道也不相重叠,实际上巡道与守道已共同成为分区督察府州的高级地方官。但形式上仍区分之。据《清史稿·职官三》记载,全国共设分巡道七十一。参见“道员”。

猜你喜欢

  • 同佥大宗正事

    官名。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置于大宗正府,正三品。以宗室充任,位于判大宗正事、同判大宗正事之下。章宗泰和六年(1206),改为同佥大睦亲事。

  • 回回省掾

    官名。元中书省中的回回令史。

  • 内阁中书考试

    清代选拔内阁中书的考试。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令各科进士不拘年分,愿考中书者,选取遇缺即补。雍正初,复考选举人为内阁中书。此后,凡进士、举人均可应考内阁中书,考无定时,亦无定额,内阁需人时咨礼部奏

  • 小布宪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属官,佐布宪中大夫、布宪下大夫掌本司事务。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为布宪司次官。宣帝即位,复置六府

  • 武器署令丞

    官名。隋于行台尚书省置武器监令。唐于卫尉寺置武器署,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在外使用的兵器,供祭祀、朝会、巡幸及公卿婚丧卤簿之用。丞二人,从九品下;所属有府、史、监事、典事、掌固。贞观中东都亦置武器署。

  • 典织匠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可能是织锦匠的异称。见“织锦匠”。

  • 皇上

    即皇帝、天子。臣民对皇帝称“皇上”。陆机《皇太子宴元圃宣猷堂赋诗》:“皇上纂隆,经教弘道。”皇帝的称谓。陆机《皇太子宴元圃宣猷堂赋诗》:“皇上纂隆经教宏远。”

  • 十节度

    官名合称,即“十个节度使”的简称。唐玄宗时,在边防重地设立了十个节度使:西安、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九节度使,再加上岭南五府经略,合称十节度。节度使权力很大,掌总军旅,专诛杀,

  • 不入八分辅国公

    爵名。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十等,位不入八分镇国公下、镇国将军上。关于八分,参见“不入八分镇国公”。封爵名。清置,见“八分。”

  • 北院使

    宣徽北院使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