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牧令
官名。西晋置,隶太仆,掌畜牧事务,又别置羊牧丞。北魏亦置。《魏书·宇文福传》: “未几,转骁骑将军,仍领太仆典牧令。”隋朝置为太仆寺典牧署长官,二员,从八品上,炀帝大业三年 (607)增为从六品。唐朝太仆寺典牧署沿置,二员,正八品上,玄宗开元 (713—741) 初升从七品下,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等畜产品之事。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三国魏置,为太仆的属官,秩六百石,第七品,主管牧马。有丞一人,秩二百石,第九品。晋代沿置,增设羊牧丞。
官名。西晋置,隶太仆,掌畜牧事务,又别置羊牧丞。北魏亦置。《魏书·宇文福传》: “未几,转骁骑将军,仍领太仆典牧令。”隋朝置为太仆寺典牧署长官,二员,从八品上,炀帝大业三年 (607)增为从六品。唐朝太仆寺典牧署沿置,二员,正八品上,玄宗开元 (713—741) 初升从七品下,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等畜产品之事。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三国魏置,为太仆的属官,秩六百石,第七品,主管牧马。有丞一人,秩二百石,第九品。晋代沿置,增设羊牧丞。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所置北京行在六部之一。参见“行在六部”。
官名。见“显文阁”。
官名。西汉置,诸王身边的侍从。《汉书·枚乘传》:“(枚皋) 为王使,与冗从争 (师古曰:冗从,散职之从王者也) ,见谗恶遇罪,家室没入。”东汉有中黄门冗从,由宦官充任,掌宿卫。魏、晋后置为皇帝的武职侍
功绩和名声。《庄子·山木》: “削迹捐势,不为功名。”科举时代用称科第。
官名。三国魏明帝时,司马懿镇关中,罢左冯翊羌阳县,於其地置此,管理自武都徙来的降氐。西晋惠帝元康(291—299)初罢。十六国汉、后赵、前秦、后秦、西凉复置。北魏初沿之,后罢,复置县。官名,三国魏明帝
即太子左右卫率府所统勋卫府及勋府卫士。详见“勋卫”。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隶隆祥使司,置于文宗天历三年(1330),掌河南、湖广大承天护圣寺田产人户。设达鲁花赤、司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官名。隋朝太仆寺牛羊署次官,置三员,从九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
官名。北魏置。参见“殿中尚书”。
官名。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长官。顺治十八年(1661)改兵仗局为武备院,由兼管大臣及三旗侍卫管理院事。康熙十六年(1677),以职掌事务侍卫一人掌院印。雍正六年(1728),改职掌事务侍卫为三品卿。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