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爵

六爵

爵名合称。六爵置于太平天国后期,其名目为义、安、福、燕、豫、侯,是从义、安、福、燕、豫五个王号和前期侯爵演变而成的。太平天国在前期仅设王侯两爵,后曾一度将燕王秦日纲改封为顶天燕,豫王胡以晀改封为护天豫,但仅作为秦胡两人的特封。杨、韦事变以后,翼王石达开回朝,大家嘉其义气,推为义王,石达开不肯接受,天王虽以石达开综理朝政,而实际并不信任,另封洪氏族人为安、福两王来挟制石达开,达开愤而尽带精兵良将出走,朝臣不满天王措施,反对安福二王,天王不得已,将安、福二王改封为天安、天福。设置天安、天福之后,连前期所立燕、豫、侯爵名,已有五爵,石达开虽不接受义王之号,但朝臣已公推之,戊午八年(公元1856年)《颁行历书》署石达开衔为申师通军主将义、翼王,可见天王也曾承认达开为义王。石达开出走以后,逐渐在王位之后形成六爵制度。因为石达开的地位原高于安、福两王,所以六爵便以义居首。安、福两王虽为后期所封,但天王对其信任程度实高于前期燕、豫二王:侯在前期本在燕、豫之下,所以六爵次序排为义、安、福,燕、豫、侯。其中安福两王、燕豫两王,本属同级,但在六爵中则是安高于福、燕高于豫了。六爵的全称是在义、安、福、燕、豫、侯之上各加一天字,又别冠一字以为号,以资区别,如亲天义、凝天安、应天福之类。六爵升迁,一般以沿用原来所冠的字为原则,如陈玉成由成天豫升至成天义;由义升王也有以原来的爵号为王号的,如蒙得恩初为赞天侯,赞天燕,封王也称赞王,但多数另建王号。六爵虽为爵位,但因太平天国官爵不分,六爵也各有属官,主要是六书或称六科。安、福两爵设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工书,合称六书。义、燕、豫、侯四爵之下是否也设六书,未见记载,以前期于燕、豫二王之下设六部书,侯下设六部掌书的情况看来,义、和燕、豫、侯当亦置六书。六书有时有称为六科的,如朱雄邦为晋天燕时,其属有兵科李玉书与户科王镇东,并有指挥一官。六爵的地位,初期在王位之下,设置天将、朝将、主将、佐将之后,降在天将、朝将之下,主将常封义爵,佐将常封安爵,福、燕、豫、侯诸爵则在佐将与丞相之间。晚期封赏甚滥,中下级官员均得受封,六爵地位逐渐低落。又翼王石达开远征后,在其官制中亦增添天喜、天燕、天豫三爵。

猜你喜欢

  • 副贡

    清朝五贡之一。乡试中列入副榜之生员准做贡监。康熙元年(1662)曾停贡,十一年仍开贡例。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中的一种。乡试中副榜者例准贡入国子监肄业,称为副贡。

  • 调查长

    官名。北洋政府于修订法律馆置调查长,每省区员额一人,负责省区内调查事宜。

  • 平戎将军

    官名。三国吴置。《三国志·步骘传》:“由是加拜(征南中郎将步骘)平戎将军,封广信侯。”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帅兵征伐。三国时吴置。《三国志·吴书·步骘传》:“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于是加拜平戎将军,封

  • 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

  • 东班

    官制用语。即宋朝东班诸司使、副使。包括皇城、翰林(茶酒)、尚食、御厨、军器库、仪鸾、弓箭库、衣库、东绫锦、西绫锦、东八作、西八作、牛羊、香药库、榷易、毡毯、鞍辔库、酒坊、法酒库、翰林医官使、副使。宋初

  • 莫弗纥

    辽时诸部酋长之称,亦称“莫弗贺”。

  • 侍卫马步司

    官署名。即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 护军

    官名。① 军中监督官。秦朝已置。《史记·蒙恬列传》: “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陈胜起义后,以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刘邦曾以陈平为护

  • 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不遇类科目。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诏举,邓景山及第。

  • 资治少尹

    官名。明朝文官勋级之一。为文勋十级中第六级。凡文官从三品,经再考之后,可授此勋。勋官名。明置,为文勋第六阶,秩从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