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曹

六曹

官署合称。① 尚书诸曹合称。东汉光武帝于尚书台分置六曹,以三公曹掌年终考课诸州郡事,吏部曹掌选举祠祀事,民曹掌缮修功作及盐池园苑事,客曹掌护驾及羌胡朝贺事,二千石曹掌辞讼事,中都官曹掌水火盗贼事。西晋尚书省置六曹,各设尚书,曹名不定。南朝于尚书省置吏部、祠部、度支、左民、都官、五兵六曹,各设尚书,下辖诸郎曹。北齐置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为六曹。隋、唐定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合称六曹,亦称六部。北宋前期,六曹之事多散隶他司,尚书、郎官仅寓禄秩,六曹率由他官领判。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六曹置官、职掌始复行唐制。其后多称“六部”。②唐朝府州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宋初仿唐制置于开封府。徽宗崇宁三年(1104),改置士、户、仪、兵、刑、工六曹。大观二年(1108),令州郡皆依开封府例置六曹,分管地方行政。③明朝永乐元年(1403),置北京行部,其属置六曹清吏司,即吏、户、礼、兵、刑、工,各设郎中、员外郎,后又改为六部。十八年定都北京,罢行部及六曹。


1、指尚书六曹。汉朝分曹办公,各有专掌。《后汉书·百官三》:“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世祖承遵,后分二千石曹(为二千石及中都官二曹。中都官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等事),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凡六曹。”其属官有: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左丞主吏民章报及驺伯史;右丞假署印绶及笔墨纸砚、财用库藏。侍郎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秩四百石,掌文书起草。令史每曹三人,共十八人,秩二百石。《晋书·职官志》:“后汉光武以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事;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事;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事;客曹主护驾羌胡朝贺事;二千石曹主辞讼事;中都官曹主水火盗贼事,合为六曹。”

2、指尚书省六部。《宋史·职官一》:“凡天下之务,六曹所不能与夺者,总决之;应取裁者,随所隶送中书省、枢密院。事有成法,则六曹准式具钞。”

3、指府州佐治六曹。唐朝府州的佐治官员也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也称六司: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见《旧唐书·职官三·大都督府·上州》。

4、指行部六曹。明永乐元年,置北京行部六曹清吏司,即吏、户、礼、兵、刑、工六曹。各曹皆置郎中、员外郎,后来又分置六部。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即罢行部和六曹。见《明史·职官一》。

猜你喜欢

  • 掌饰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隶尚服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朝改正八品。为司饰、典饰之佐,协掌膏沐巾栉服玩之事。宋、金明悉如唐制。女官名。唐、金皆置,正八品,掌汤沐巾栉服玩之事。见《新唐书

  • 呈稿

    文书名。上行文。清朝内务府所属各单位呈送府堂核办的文稿。主要内容有: 呈报、呈领各处庄头、园头交过地租、杂差银两及拖欠银两情况; 呈报、发放和奏销官员、兵丁、杂役、孀妇等米石、银两等。

  • 郡督军

    州分职吏名。汉末诸州有置郡督军者,其职在部督属郡。《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记“泰山太守薛悌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对于太守任命属吏,提出异议与之争论,显然是部督者的身份,似应为州吏而非为郡吏。

  • 皂衣之吏

    穿黑色衣服的官吏。《汉书·萧望之传》:“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尝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注:“如淳曰:虽有五时服,至朝皆著皂衣。”《汉书·谷永传》:“擢之皂衣之吏,厕之诤臣之末。”

  • 美御

    女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为三夫人之一。《汉书·王莽传下》:“备和嫔、美御、和人三,位视公。”

  • 礼部司

    官署名。隋唐五代尚书省礼部四司之头司。掌礼乐、学校、仪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册命、祥瑞、铺设及丧葬赙赠之事。隋初设侍郎一人领司事,高祖开皇六年 (586) 另设员外郎一人司籍帐。炀帝大业三年 (

  • 宣和库

    官署名。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蔡絛为遨取宠信而建议创置。拘括四方金帛及府藏所储,入藏此库,作为皇帝私财。官库名。宋宣和间,蔡绦为博取徽宗的宠信创建宣和库,掌收储财物,分列泉货、币

  • 随军转运使

    见“转运使”。官名。宋置,见“转运使”。

  • 邮务佐

    邮务人员职名。见“邮政总局”。

  • 大都督府主

    西夏官名。亦称大都督府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