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勋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兼典期门(虎贲)、羽林诸禁卫军。官署设宫禁中,宫内设狱,称光禄外部。属官众多,机构庞大,有丞、掾、主事、主簿等,领诸大夫,五官、左、右中郎将,郎中车、户、骑三将,期门仆射、羽林中郎将、诸郎署长等。新莽改名司中。东汉复旧,职司机构有所变动,以掌宫殿门户宿卫为主,罢郎中三将,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署,分领中郎、侍郎、郎中,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员储备之所。虎贲、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仍领禁军,掌宿卫侍从。职掌顾问参议的大夫、掌传达招待的谒者及骑、奉车、驸马三都尉名义上隶属之。两汉郎官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故光禄勋对简选官吏负有重要责任。魏晋南北朝沿置,掌宫殿门户名籍,外官遭劾禁入宫省,则通知光禄勋废止门籍。其官署出居宫禁之外,五官、左、右中郎将虽存,其署已罢,无选举之任;禁卫军改由中领军典掌,虎贲、羽林渐为侍从武官之职,无宿卫之责;大夫、谒者、三都尉与光禄勋亦无隶属关系。魏、晋三品。西晋兼掌原属少府的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领虎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省并司徒,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复置。南朝其所领武官悉属中领军,太官、御府、清商等宫廷供御官署改隶门下省、尚书省、太常、少府、大长秋等官府,诸大夫名义上仍隶之,职任愈轻。宋仍三品。梁改名“光禄卿”,或亦沿称旧名。北魏仍置,兼掌供应百官膳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下,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改名“光禄卿”。


官名。秦称郎中令,汉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王莽改光禄勋曰司中。东汉光禄勋,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执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祭之事,掌三献。丞一人,俸比千石。属官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光禄大夫,谒者仆射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顺帝初为光禄勋。”参看“光禄”条。

猜你喜欢

  • 别火狱

    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大鸿胪(初名典客)。《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属官有别火令丞。”注引如淳说:“《汉仪注》,别火,狱令官,主治改火之事。”东汉废。参见“别火令丞”。

  • 行军都统所

    官署名。辽朝北面行军官。辽各路兵马皆设司管辖,有征伐,则临时调遣,由朝廷派大员指挥,称都统或行军都统,设衙则称行军都统所。都统下设副都统、都监、监军、监战等职。官署名。辽置,属北面行军官,设行军都统、

  • 后王

    天子。《尚书·说命中》:“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疏:“树,立也;后王,谓天子也;君公,谓诸侯也。”君主的称号。《尚书·说命中》有“树后王君公”之语,疏:“后王,谓天子也。”

  • 杂买务杂卖场提辖

    官名。南宋置,为四辖之一。孝宗隆兴二年 (1164),令选通判、知县资序人充任。外补则为郡守,内迁则为寺、监丞簿,或直接升任杂监司。

  • 太子右詹事

    参见“右詹事”。

  • 三司帐籍司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 置,设主判官一人,掌有关帐籍之事。四年并归三司开拆司。

  • 一齐下喇哈番

    即“伊齐辖喇哈番”。官名,这是满语的音译,也译作“一齐虾喇哈番”和“伊齐辖喇哈番”,汉名为“郎中”。战国时秦、赵都置此官,为近侍之臣。《战国策·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魏牟)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

  • 驻防副都统

    武官名。清置,秩正二品,置于各战略要地,统辖驻防八旗兵。其驻防地区设有将军者,受将军的节制,无将军的地区,则独当一面。独当一面的副都统有四人,直隶密云副都统、山海关副都统、山东的青州副都统,甘肃的凉州

  • 东京留守司

    官署名。辽为南面官署,统领东京政事及部分军政,治东京 (今辽宁辽阳)。会同元年(938),太宗改南京为东京,始置。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因亲征泽、潞置,以枢密使任留守。其后,皇帝出巡或亲征,皆置,

  • 墨绶

    系官印的黑色丝带。汉朝亦用作中级官吏代称。西汉官秩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之大县令、郡丞、长史、都尉丞等皆授铜印墨绶,故名墨绶长吏。成帝绥和元年(前8),一度令县长、侯国相改用墨绶。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