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勋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兼典期门(虎贲)、羽林诸禁卫军。官署设宫禁中,宫内设狱,称光禄外部。属官众多,机构庞大,有丞、掾、主事、主簿等,领诸大夫,五官、左、右中郎将,郎中车、户、骑三将,期门仆射、羽林中郎将、诸郎署长等。新莽改名司中。东汉复旧,职司机构有所变动,以掌宫殿门户宿卫为主,罢郎中三将,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署,分领中郎、侍郎、郎中,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员储备之所。虎贲、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仍领禁军,掌宿卫侍从。职掌顾问参议的大夫、掌传达招待的谒者及骑、奉车、驸马三都尉名义上隶属之。两汉郎官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故光禄勋对简选官吏负有重要责任。魏晋南北朝沿置,掌宫殿门户名籍,外官遭劾禁入宫省,则通知光禄勋废止门籍。其官署出居宫禁之外,五官、左、右中郎将虽存,其署已罢,无选举之任;禁卫军改由中领军典掌,虎贲、羽林渐为侍从武官之职,无宿卫之责;大夫、谒者、三都尉与光禄勋亦无隶属关系。魏、晋三品。西晋兼掌原属少府的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领虎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省并司徒,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复置。南朝其所领武官悉属中领军,太官、御府、清商等宫廷供御官署改隶门下省、尚书省、太常、少府、大长秋等官府,诸大夫名义上仍隶之,职任愈轻。宋仍三品。梁改名“光禄卿”,或亦沿称旧名。北魏仍置,兼掌供应百官膳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下,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改名“光禄卿”。


官名。秦称郎中令,汉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王莽改光禄勋曰司中。东汉光禄勋,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执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祭之事,掌三献。丞一人,俸比千石。属官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光禄大夫,谒者仆射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顺帝初为光禄勋。”参看“光禄”条。

猜你喜欢

  • 辟置

    宋代授予官吏差遣的方式之一,即“辟差”,见该条。

  • 出使美国大臣

    官名。清朝光绪元年(1875)设驻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国大臣一人,副使一人,正二品。二十九年,不兼日斯巴尼亚,改兼墨西哥。三十三年,又兼古巴,为出使美、秘、墨、古四国大臣。辖二等、三等参赞

  • 小侯

    周朝边远地区的诸侯国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郑玄注: “谓戎狄子男君也。”孔颖达疏: “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1、东汉指有侯爵的外戚之子弟,

  • 路政司郎中

    官名。清末邮传部政司主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二人,正五品,奏补,掌主本司事务。

  • 三校尉

    参见“太子三校”。

  • 率义将军

    官名。十六国时陇西鲜卑乞伏部置。《晋书·乞伏国仁载记》: “(乞伏述延以)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牵屯山。”

  • 随习领事

    外交官名。见“驻外领事馆”。

  • 邻里

    春秋中叶以后居民的地域组织。其时在野鄙的遂中,实行编户,邻由若干户组成,再由若干邻组成里,成为基层的行政组织,原来的里君改称为里宰、里正或里长。《周礼·地官·遂人》中的编制是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分别

  • 牛羊丞

    官名。隋朝太仆寺牛羊署次官,置三员,从九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

  • 刑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1403)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四人,正六品。下设照磨一人,正九品,司狱一人,从九品。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