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录司正印、副印
清僧录司的正副主官,由僧官中一人充任,不著品。
清僧录司的正副主官,由僧官中一人充任,不著品。
宰相职衔。唐朝初年以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共知政事,皆为宰相,中书、门下省长官中书令、侍中皆为正三品官,太宗贞观十七年(643)令太子太保萧瑀、太子詹事李勣同知政事,号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于中书令、侍
① 臣见君之通称。《尔雅·释言》:“陪朝也。”注:“臣见君曰朝。”(1) 周朝诸侯春季谒见天子。《周礼·春官 ·大宗伯》:“春见曰朝。”(2) 周朝诸侯五年谒见天子。《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
官署名。即“湖广清吏司”。
官名。东魏置。掌管六州军事,位在六州大都督之下。《北齐书·清河王岳传》: “天平二年 (535),(高岳) 除侍中,六州军事都督,寻加开府。”参见“六州大都督”。
官名合称。明朝诸王府伴读、伴讲、伴书的合称。
禁军名。(1)唐置。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在玄武门左右屯营的基础上,加上选取的府兵越骑、步射组成左右羽林军。其职官的设置与诸卫相似,有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品。掌统北衙禁兵,督摄
官署名。元置,属宣徽院,设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官名。清朝盛京户部长官。额设一人,满缺,秩正二品。总掌部务。
县门下吏名。晋置,见《晋书·职官志》。参见“县主记掾”。
官名。明朝太仆寺分置各牧监,监下辖诸群之官,掌牧养马匹之事,以备军需。初,群设群长一人,群副二人。洪武二十二年(1389)革群副,后又革群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