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使相

使相

唐朝后期,宰相常兼节度使,节度使亦常加宰相衔,皆称使相。五代时,节度使多带宰相衔,但不预朝廷政事。宋初,凡亲王、枢密使、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均称之,实与宰相之职无关。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开府仪同三司,仍别称使相。


唐代后期,凡加同平章事衔的节度使,皆称使相。这是将加相名。宋代以亲王、留守、节度使等官衔加给事中、中书令、同平章事,也称使相,但不干预政事,这是相加将名。清代也用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参看《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代朱彧《萍州可谈一》、叶梦得《石林燕语四》。

猜你喜欢

  • 登闻鼓使

    见“登闻鼓院”。官名。辽置,见“登闻鼓院”。

  • 贝勒一法一旦尼达

    即“贝勒依法依旦尼达”。

  • 知州军事

    官名。简称知州。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州的长官,职掌略同于知府事。官名。宋初分命朝臣出守各州,号知军州事。军指兵,州指民政,为州的长官。见《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

  • 科甲

    即指科举。清朝对经科举考试录取者称科甲出身。又,对此种人简称为“科甲”。唐科举之制,按试题难易程度,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两科。明清时俗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并称科举为科甲。由科举入仕者称

  • 三司衣粮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户部五案之一。掌勾校百官诸军诸司俸料、春冬衣、禄米、茶、盐、鞵、酱、傔粮等。

  • 太府寺丞

    见“太府丞”。官名。北齐太府寺有丞,为卿的佐官,其地位仅次于少卿。隋唐宋沿置。见“太府寺”。

  • 五岳庙令

    官名。隋制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各置庙令,以供神祠洒扫。唐沿置,庙令秩正九品上,掌祭祀及判祠事;下设祝史,掌陈设读祝,行署文案:斋郎,执俎豆及洒扫之事。宋亦置五岳庙令与庙丞

  • 佥徽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徽政院的佐官。见“徽政院”。

  • 清档房

    官署名。① 清朝吏、礼、兵、刑、工五部所属机构,掌理满文档案。分别由各部堂主事兼管,吏、礼、兵、刑四部各二人,工部三人,均为满员。②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属机构。同治三年(1864)设。置提调二人,掌

  • 柔远后司

    官署名。清朝理藩院绪司之一。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分柔远司而置。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旗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