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乡老

乡老

①《周礼》官名。二乡设一人,监督乡大夫行政,为顾问,无常职。又作三公之别称。《周礼·地官·序官》: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注: “老,尊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②后世对汉朝“三老”之称呼。汉制,每乡置三老一人,掌教化。故后世以乡老称之,亦称“乡耆”。《金史·良弼传》: “可依汉制置乡老。”③清朝州县地方乡里之职役。


官名。周设此官,掌与乡大夫以礼礼宾,献贤能之书于王。《周礼·地官·司徒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注:“老,尊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礼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孙诒让《正义》:“乡老无专职,惟及乡大夫帅其吏而礼宾贤能,以献其书于王,退而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而已。”《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

乡三老的简称。汉代乡置三老,后世简称三老。掌教化。参看“三老”条。

猜你喜欢

  • 开元礼科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唐德宗贞元年间设置,考唐玄宗开元中制定的礼仪制度。通大义百条、策三道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策通二者,为及格;以下为不及格。其有散官能通者,亦依正员。北宋初沿置此科,考墨义三百条。后

  • 参议院教育股审查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理事各一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为十一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七人。掌审查教育事项。

  • 宗正寺丞

    参见“宗正丞”。官名。唐宋皆置,为宗正寺长官卿的佐官,协助卿掌皇族属籍等。参看“宗正寺”条。

  • 荐任官任用资格

    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北洋政府公布的《文官任用法草案》规定,荐任官须具有下列各项资格之一始得任用:一、文官高等考试及格者;二、曾任荐任文官满一年以上,但教官、技术官和依特别任用法任用的

  • 四川部

    官署名。①明朝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四川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并兼领云南布政

  • 礼部试

    贡举考试名。唐初,吏部掌贡举,由考功员外郎主持考试。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以考功员外郎资望轻,移贡举于礼部,由礼部侍郎主持礼部试,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其后,礼部侍郎阙,亦以别官主考,称为权知贡

  • 群牧制置使

    官名。北宋群牧司长官,以枢密使或副使兼任。参见“群牧司”。

  • 司仪丞

    官名。北齐鸿胪寺司仪署次官。唐朝沿置,一员,正九品下,佐司仪令掌凶礼丧葬之具。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为鸿胪寺司仪署长官,一员,正九品,典陈设、引奏。

  • 省闼

    皇宫内的官署。《后汉书·何进传》: “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皇宫内的官署。《后汉书·何进传》:“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膠固内外。”

  • 临时执政府礼官处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掌大典礼的仪制事项,职官设置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