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乐府

乐府

官署名。秦朝已设。西汉沿置,职掌制作郊祀宗庙音乐及采择民间歌谣,管理宫廷歌舞艺人,制作乐器。隶少府。(一说初隶太常所辖太乐令,武帝时始分立,改隶少府)武帝时规模较大,置于上林苑中。设令一员、丞三员,又有音监、倡监、游徼等属官。所辖乐人众多。桓谭《新论》:“余昔在成帝时为乐府令,凡所典领倡优伎乐,盖有千人。”哀帝初有器乐、歌舞演员等八百二十九人,哀帝罢其署,以其中三百八十八人改属太乐令。后世或作为主管音乐官署的泛称。


官署名,西汉置,掌管宫廷、祭祀等用乐,惠帝立乐府,夏侯宽为乐府令,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有乐人八百二十九名,后减免四百四十一人。乐府还掌采诗配乐,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汉书·礼乐志》。《后汉书·马援列传》:“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

猜你喜欢

  • 三司

    ①官名合称。东汉、唐朝、辽朝等以称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唐朝又为太子内官司闺、司则、司馔合称。②官署名合称。唐朝为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侍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更直朝堂谓三司理事; 又为刑部、御

  • 计偕

    秦汉公文习惯用语。有两种: 一为上计吏所偕之物,如地方产品、地图之类; 一为随上计吏同赴京师之人,多指郡国选举的文学、儒生等,得享受所经郡县传舍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照顾。晋朝沿用此制。1、汉朝郡国每年由‘

  • 都尉司

    官署名。①亦简称都尉。金朝置。直属枢密院。设于哀宗正大(1224—1231)间。原为总领司,后更名。长官为都尉,秩正四品,以曾秉帅权者充任,不受地方帅府行院统辖。天兴元年(1232)设都尉司多达十四个

  • 经正太监

    官名。元经正监的副长官。员额二人,从三品。

  • 庶政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置,属外交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职掌为:一、外人传教交涉;二、游历、游学;三、各使署、领署、专使和各种公会经费;四、在外的本国人关系民事、刑事法律问题;五、各国公会

  • 六傅

    官名,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少保。古有太傅少傅,汉朝沿置,总领东宫官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晋末年始置六傅,通省尚书事,亦通阅詹事文书等。北魏、北齐、隋、唐皆置。《隋书·百官志中

  • 司郊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在东、西、南、北等四郊祭祀的有关事务,下设司郊中士、司郊下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国子校勘

    官名。金朝设于国子学。掌校勘文字,秩从八品。官名。金置,属国子学,秩从八品,掌校勘文字。

  • 大师

    官名。① 同“太师”。西周高级军官。位高于师氏。《诗经·大雅 ·常武》: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②北魏前期置。主管评定拓跋鲜卑统治者内部等级。后为中正取代。官名。“大”

  • 太庙祭器法物库监

    官名。宋朝置,员二人,隶少府监,掌祭祠器服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