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临时执政

临时执政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元首的名称之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由军阀“推戴”,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就任临时执政,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六条,组成了临时政府,临时执政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为行政首长,总揽军民政务,统率陆海空军,对外代表中华民国。下设军务、政务两院。政务院共设十三部和若干不管部总长,以各部总长为国务员,赞襄执政处政务。执政召集国务员开国务会议,议决重要国务。临时政府的命令和关于国务的文书,均由国务员副署。临时政府的国务员均由执政任命,无异雇员,副署制度徒具形式,不发生实际作用。“五卅”运动以来,全国反帝运动高涨,段祺瑞为了避免自身成为千夫所指,特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公布《修正临时政府制》,增设国务院,任命国务总理,恢复所谓责任内阁制,以此作为维持其统治的手段。国务总理与各部总长均为国务员,国务会议改由国务总理任主席,临时政府的命令和国务文书均由国务员全体或分别副署。但这仅是政府形式上的变化,实权仍操在执政手中。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月二十日临时执政段祺瑞被逐,临时政府结束。

猜你喜欢

  • 保正

    乡役名。宋朝始置。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之法。三年,始令民间联比以相保任。每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百家为一百都保,设都保正、副都保正。后又改为每二百五十户为一都保,并以保正取代原

  • 末等司

    西夏第五等官衙。包括刻字司、宝金工司、织绢院、番汉乐人院、观鬘饰司、铁工院、木工院、纸工院、砖瓦院、出车院、远寨、长威寨、镇国寨、定国寨、府州、宣德堡、安远寨、讹泥塞、夏州、绥州等。用十两铜印。

  • 书状司

    吏员名。宋初置于太府寺,员额一人,掌文牒之事。元丰改制后废。

  • 转官

    宋代称京朝官递迁之法为转官,与选人递迁之法称循资相对应。

  • 敢言之

    汉朝下属对上级言事的习惯用语。《论衡·谢短》: “郡言事二府曰 ‘敢言之’。” 汉简中亦常见此语。官名,即“三公”。《汉书·王莽传上》:“三公称‘敢言之’。”

  • 主爵中尉

    官名。秦置,掌列侯封爵之事。入汉因之,秩二千石。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主爵都尉。官名,秦置,汉因之,秩二千石,掌列侯封爵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

  • 马步狱

    监狱名。五代时附设于马步院。见“马步院”。

  • 司约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券书契约之法。《周礼·秋官》: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掌邦国及万民之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次之,治地之约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

  • 同判太常寺

    官名。宋初太常寺少卿为寄禄官,置同判太常寺为太常寺的副长官。元丰改制始以太常寺少卿为太常寺的副长官。

  • 北府兵

    东晋地方军队之一。西晋时期州郡无典兵之制,南渡以后,复使州郡典兵。其时上游重镇,士兵的数额又常超过京师的宿卫军,形成外重内轻之势。其屯驻京口(今江苏镇江)的称“北府兵”,屯驻历阳的叫“西府兵”。其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