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尉

中尉

官名。①战国赵国置,掌选官举贤。《史记·赵世家》: “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为中尉”。②秦、西汉初统兵武职名称,后遂常置,又称备盗贼中尉。位列九卿,秩中二千石。职掌京城治安执法,管理中央武库,兼领左右京辅兵卒,戍卫京师,或亦发兵卒远屯边塞。属官有丞二员及候、司马、千人等,领中垒、寺互、武库、都船令、丞,式道左右中候及丞等。景、武之世多用刀笔吏,严治宗室贵戚豪强之横暴者,案验诸侯王谋反案件。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执金吾”。③诸侯国军事长官。西汉初诸侯王国自置,景帝以后由中央代置,秩二千石。一度罢,咸帝时复置。职掌维持王国治安,督察军吏,典领军队,与傅、相共同辅王。东汉沿置。魏晋南北朝地位稍减,与郎中令、大农并号三卿,以典兵为职。或唯置于王、公国,或王、公、侯、伯、子、男国皆置,其品秩随国之地位而定。魏、晋、宋六品,梁位三班至流外四班不等,陈八、九品不等,北魏、北齐七品至九品不等。隋朝改名“”。元朝复置,隶诸王内史府,员六人,正三品。④秦、西汉“主爵中尉”的简称。⑤北魏“御史中尉”的简称。⑥唐“护军中尉”的简称。


官名,1、掌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官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2、统兵武官。秦汉皆置,俸中二千石,掌京城治安、巡逻捕盗。属官有丞、候、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改称执金吾,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王莽时又改中尉为军正。见《汉书·王莽传》。东汉仍称中尉,职如郡都尉,掌治安捕盗贼。见《后汉书·百官志》。

猜你喜欢

  • 护羌戎校尉

    官名。北魏置。掌管西部少数民族事务。前期多以征西、安西将军领此职,统兵,镇凉州或敦煌,兼任当地军事长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北齐沿置,从三品。

  • 莫府

    官署名。同“幕府”。军帅处理军务之机构。参见“幕府”。将军治所称莫府,也写作幕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注:“《集解》如淳曰:将军征行无常处,所

  • 掌历

    官名。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各监、司、局及内府各供用库多有设置,无定员。伎术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正八品,员额一人,掌编制历书。

  • 首席秘书

    官名。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国务院置,得代理秘书长。次年取销。

  •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由总司令部的政治训练处演变而来。设部长一人,上将级;副部长二人,中将级。下设部长办公厅、总务厅及第一至第三厅。部长办公厅,掌理全部例行事务、关于部长、副部长交办的重要事件以及文

  • 司刑

    ①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中士二人。一说为周朝置。掌墨、劓、宫、刖、杀五刑之法。佐司寇量罪施刑。② 司刑寺简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大理寺为司刑寺,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官名。周置,主刑

  • 副判录

    官名。明初判录司副长官。洪武十三年(1380)置,二人,从七品,协判录掌在京官吏俸禄及公文出入等事。后改左、右司副。

  • 司律司马

    官名。南朝宋置。总章监、鼓吹监设,典音律等事。铜印、墨绶,朝服。任职总章监者,进贤一梁冠。见《宋书·礼王》。

  • 提点行在皇城司

    官名。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置,员二人,为行在皇城司次官,以诸司副使、内侍都知押班充任。

  • 王府骑曹参军事

    官名。隋于诸王府置骑兵参军事,唐改称骑曹参军事,置于亲王府,员额一人,秩正七品上,掌厩牧、骑乘、文物、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