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官

中官

官名。(1) 对春、夏、秋、冬官而言。贾公彦《周礼正义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高辛氏因之”。唐朝以来,司天官有中官,设正一人,与春、夏、秋、冬诸官正掌习四时,各司其方之变。(2) 春秋晋国同姓贵族任职于宫室者,即内官。汉朝指宦官,以阉人给事于禁中故名。唐朝为内侍省官。唐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至永淳(682—683)末,权未假于内官。神龙 (705—707) 中,宦者三千余。玄宗在位既久,崇重宫禁,中官稍称旨者,即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德宗时,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命中官掌之,置护军中尉二员、中护军二员。亲军之权,全归宦者。将兵于外者,谓之观军客使。宋朝时,宦官亦称中官。(3)京官或朝中之官泛称。


1、中间之官,与春夏秋冬四官相对而言,掌土地万物。《史记·五帝本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注:“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记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掌土地万物。

2、东周王室掌伙食的官员。朱德熙、裘锡圭《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中有“中官”,作者认为是皇后的食官。

3、内朝官。内朝官指在朝内任职的官员,与外朝官(指在地方任职者)相对而言。《后汉书·郎顗传》:“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务。”

4、宦官。宦官又称太监,俗称老公。《汉书·高后纪》:“八年春,封中谒者张释卿为列侯。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注:“师古曰:诸中官,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后汉书·孝顺帝纪》:“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后汉书·孝桓帝纪》:“二年春正月,初听中官得行三年服。”注:“中官:常侍以下。”《后汉书·朱乐何列传·朱穆传》:“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

猜你喜欢

  • 禁杀戮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禁止民众互相杀伤。《周礼·秋官》: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掌司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 公车令

    官名。①“公车司马令”省称。②西晋卫尉属官,东晋罢卫尉后,改隶门下省。南朝宋沿置,员一人,掌受章表。南齐置一员,隶尚书省。梁复隶门下省,位三班。陈八品、六百石。北魏为公车署长官,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

  • 国储

    国家的储君,即太子。《汉书·疏广传》:“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

  • 正奉郎

    散官名号。洪武四年(1371)置,以授正七品内官。

  • 匠师

    ①官名。《周礼》地官乡师属员。一说为周朝置。《周礼·地官·乡师》:“及葬执纛以匠师御柩而治役。”郑玄注: “匠师,事官之属,其于司空,若乡师之于司徒也,乡师主役,匠师主众匠,共主葬引。”②官名。春秋时

  • 闾府

    官署名。春秋战国置。管理闾里文件档案之所。《礼记·内则》:“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

  • 华林园令

    官名。三国魏始置。洪饴孙《三国职官表》: “华林园令一人,六百石,第七品。主华林园,本名芳林园,避少帝讳改名。”属光禄勋。西晋沿置。其园本在洛阳,东晋南迁,又以三国吴所建华林园为御苑,南朝继续增建,皆

  • 提领左藏南库

    官名。南宋置为左藏南库主管官,以侍从官充任。

  • 右武候

    禁卫军指挥机构。隋朝十二卫之一,置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与左武候同掌车驾护从,昼夜巡察,烽候道路,执其营禁,分领诸骠骑府、车骑府府兵; 有长史,司马,录事及功、仓、兵、骑曹参军,法、铠曹行参军等员,另

  • 典闱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官局,员六人。从七品,唐朝改正七品,二人,为司闱之佐,协掌宫闱管键之事。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