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四十里龙山东巅。共有洞窟9个(其中第9窟已毁),开凿于古昊天观遗址旁东、南两个崖面上。洞窟主体分三部分,第4、5窟为一组, 居崖面主要位置;第1、2、3窟为一组,分上、中、下三层;第6、7窟为一组,居第5窟左侧;第8、9窟则分别居主体崖面两侧下方。其中第4、5窟年代最早。第4窟平面近方形,平顶三壁三龛式。龛内各造一铺造像,以天尊像为主尊,旁有弟子像胁侍。此三身主尊像应是道教所奉的三清像。第5窟仅正壁开一龛,内一天尊、二弟子。窟龛形制和弟子形态均与天龙山唐代洞窟相似,开凿年代有可能早到唐代。其余各窟应为元代宋德方开凿。德方字广道,道号披云子,山东莱州市人。元太祖十四年(1219)曾随道教首领邱处机赴西域乃蛮国朝见成吉思汗,后活动于大都(今北京)、河东(今山西晋南地区)、终南山(在今陕西境)之间。太宗六年(1234)主持营造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完全为道家所开,这在国内十分罕见。


猜你喜欢

  • 屈原故里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原归州镇东北六十里屈坪。《水经·江水注》: “ (秭归) 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名胜志

  • 苗亭

    即春秋时苗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水经·河水注》: 濝水 “历轵关南,径苗亭西,亭故周之苗邑也”。

  • 新州

    ①南朝梁武帝置,治所在新兴县 (今广东新兴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天宝元年(742) 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新州。元至元十六

  • 保县

    明洪武六年 (1373) 分保宁县置,属威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清雍正五年(1727) 废威州入保县,移县治故威州城 (今四川汶川县),属茂州。嘉庆六年 (1801) 废。古县名。明洪

  • 城濮

    春秋时卫地。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春秋》: 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即此。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附近。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

  • 大屯

    ①即今辽宁朝阳县东南东大屯乡。民国《朝阳县志》卷4:“城东南大屯距县九十里。”②即今吉林长春市西南大屯镇。旧南满铁路经此。民国《东北年鑑》:南满铁路有大屯站。③即今云南个旧市东北二十八里大屯镇。清设大

  • 河洛

    谓黄河与洛水交汇处及附近之地。《史记·封禅书》: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正义》:“ 《世本》 云: ‘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帝王世纪》 云: ‘殷汤都亳,

  • 望陵台 (臺)

    又名铜雀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曹操筑。唐岑参《登古邺城》 诗: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 符水

    在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寰宇记》 卷140符阳县: 符水 “源出县东南三百步,西流经县南九十步,又西流入思公水”。符阳县以此名。清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符水 “在县西北,今小江也”。

  • 牛铺

    即牛埠市。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九十里牛埠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无为州乡镇图:西南有牛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