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伏关
永定三关之一。在今湖南桑植县东。《明史·地理志》 慈利县:“西北有龙伏关,东南有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定三关。”
永定三关之一。在今湖南桑植县东。《明史·地理志》 慈利县:“西北有龙伏关,东南有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定三关。”
①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都县:“大桥镇在城东六十里。”②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大桥镇村。《清一统志·海门厅》:通济桥“在大桥镇”。③在今江西弋阳县西北。《清一统志·广信府二》:
即今浙江苍南县南六十里蒲城乡。原为蒲门和壮士二千户所城,均为明洪武二十年 (1387)为防御倭寇而筑,后将壮士所并入蒲门所,遂改称蒲壮所。又称蒲壮寨。《清一统志·温州府》: 蒲壮寨“在平阳县东南九十里
在今海南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5感恩县: “抱透岩在县东北五十里。岩在山巅,口仅二尺许,内阔如巨室,黎人常藏谷帛于此。”抱陵港 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宝陵港。《明史·地理志》 琼州府文昌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外冈镇。因东有黄泥冈、青冈,南有沙冈,镇居三冈西北,故名。《清一统志·太仓州一》:外冈填“在嘉定县西二十里。为水陆要冲”。在上海市嘉定区西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明一统志》 卷73叠溪千户所: 排栅山 “在所城南五里。本朝洪武十一年,大军至此屯驻,立栅为营,故名”。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红山”条下:“又马神山在镇东北二里,秋祭马社于此,因名。”
在今湖北房县西南。《左传》: 文公十六年(前611),“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即此。古山名。在今湖北省房县西南。《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即此。
即今印度东南沿海之马德拉斯。清谢清高 《海录》: “曼达剌萨在明牙剌西少南,由葛支里沿海陆行二十余日,水路顺风约五六日,俱英吉利所辖地。至此别为 一都会,在城郭,英吉利居此者亦有万人。”
即今北京城东直门。为明清北京城东垣北侧一门。本元大都城东垣崇仁门旧址,明永乐十九年(1421)重建后改名东直门。区片名。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北部。泛指东直门内、外大街与东直门南、北大街交会处及附近地区。因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南、太仓市西北之七浦塘。《方舆纪要》卷24常熟县:七浦塘在“县东南七十里。《旧志》云:塘北通白茅港,西通阳城湖,南入崑山县境。今东南接昆山、太仓界,遇白茅浦塞,县境诸水, 皆由此以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