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龙

黄龙

边塞名。在今辽宁开原市西北。《新唐书·契丹传》: “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桀骜,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 即此。


(1)景区名。在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濒岷山山脉南段。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面积约700平方千米。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巨大的规模、众多的形态,为世所罕见。这些钙华景观,特别是钙华彩池和钙华滩,在高山、峡谷、雪峰、瀑布、湖泊、林海的交织衬托下,展示出一幅幅神奇虚若碧海。前后寺间,大小水池层叠,数以千计,状若梯湖,水色斑斓,蔚为奇幻的画卷,塑造了奇、雄、峻、野的特异景色。主景区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长3.6千米,宽30~170米,呈宽谷形。从入口处的涪原桥至沟顶的浴玉池,海拔在3160~3574米之间,地表为一层厚厚的浅黄色钙华所覆盖,在日光照射下,宛若一条金黄色巨龙,蜿蜒奔腾于苍茫林海之间,黄龙之名由此而得。沟内各种类型的钙华景观: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布、钙华洞穴、钙华堤等比比皆是。其中最为出色的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钙华彩池。池共八群,达3400余个。它们如明镜,似玉盘,似翡翠,似彩碟,色彩之绚丽,宛若天琢,令人惊叹。身临其境,似入瑶池仙宫。为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并为世界自然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2)古地名。在今辽宁省开原市西北。《新唐书·契丹传》:魏青龙中,契丹余部“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即此。(3)集镇名。(1)在湖北省赤壁市中北部。属赤马港街道办事处。人口1000。为原黄龙镇人民政府驻地。传古有恶龙作害,被勇士陆溪腰斩,龙体化为黄龙山,镇因此得名。地处半山区。主产稻、油料作物等,盛产茶、麻。煤、河沙储量丰富。有制茶、建材、制鞋等厂。有公路通蒲圻。古迹有太平洞。(2)在海南省临高县西北部。属调楼镇。人口 2800。 黄姓始祖于元代从福建莆田县甘蔗村迁此,因村旁黄色沙滩形似蛟龙,故名。村西南为黄龙港。渔业为主。产红鱼、马鲛鱼、石斑鱼、虾、墨鱼等,特产鱿鱼。有公路通和新公路。

黄龙景区示意图


猜你喜欢

  • 龙光山

    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6东明县:龙光山“以云气升腾如龙而名”。

  • 月亮泊

    一作运粮泊。即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注入嫩江口处之月亮泊。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大赉县西北有月亮泊。

  • 伐恶城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北齐书·文宣帝纪》:天保五年(554),“于洛阳西南筑伐恶城、新城、严城、河南城。九月,帝亲自临幸,欲以致周师”。

  • 保安军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升永康镇置,属永兴路。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金大定十一年(1171) 改名保安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永康镇置,治今陕西省志丹县。属陕西路。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志丹、

  • 桃人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战国策·秦策四》: 楚人黄歇说昭王曰: “王又举甲兵攻魏,……拔燕、酸枣、虚、桃人。”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

  • 吗喇他国

    即公元17世纪西瓦杰建立的印度马拉塔国。清谢清高《海录》:“马剌他国,在打拉者西。疆域自东南至西北长数千里。沿海边地分为三国:一小西洋,一孟婆罗,一麻伦氏, 为回回种类。”

  • 辅唐县

    唐乾元二年 (759) 改安丘县置,属密州。治所即今山东安丘市。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复名安丘县。后唐同光初又改辅唐县,后晋天福七年(942) 改为胶西县。古县名。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安丘县

  • 北方城县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属建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景明末废。永熙二年(533)复置。东魏时,与赭阳县合并为建城县。

  • 新村

    ①即今云南东川市新村镇。清乾隆 《东川府志》 卷4: “牯牛寨箐水灌溉……新村等处田亩。”②即革儿昔。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北岸之锦石。《明史·爪哇传》: “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

  • 齐斗楼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上。《水经·浊漳水注》:“北城上有齐斗楼,超出群榭,孤高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