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湖北鄂州市东南。清康熙 《武昌县志》 卷2: 武昌镇 “县东南六里。古昌乐院旧址。今废”。
一作桐城。福建泉州市的别称。五代闽留从效重筑泉州城墙时,于城周环植刺桐,城因此得名。宋、元时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写入其旅行记载。《马可·波罗行纪》 亦以刺桐城称泉州。北宋仁宗天圣时,诗人吕造
在今河南固始县南。《方舆纪要》 卷50固始县: 青峰岭在 “县南百里。有泉出焉,流为梅仙河,东北入于淮。《志》 云: 岭跨商、固二邑之境”。(1)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南。梅仙河源出此山,东流入淮。
即今辽宁辽中县西北二十九里满都户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新民厅图: 南有满都户。民国 《辽中县志》 卷3: 满都户镇 “距县城西北 (为辽河右岸) 三十里”。
1927年析苍梧县城区及近郊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梧州市。1932年废入苍梧县。1949年11月复置梧州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浔江、桂江与西江汇合处,东邻广东省。北回归线横穿市区。面积1.2万
西晋永嘉末置,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城。北魏属永安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平寇县。古县名。西晋永嘉年间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属新兴郡。北魏初属永安郡,后废。《魏书·地形志》永安郡平寇县:“(太平)真
清置,属辽阳县。即今辽宁辽中县治(辽中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于此设辽中县。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四十里。清雍正十年(1732)移平里市巡司于此。区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东南部。范围包括七星公园南门以南、辅星路以东、七星路和骖鸾路的北段。因昔为桂林通往灵川大圩的古道上,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四十二里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1973年在此发现四个相互叠压的文化堆积层。其中第四层是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六七千年。出土有石器、骨器和陶器,并发现大批木构干栏式
元置,为洮州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