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鸣凤山

鸣凤山

①一作凤鸣山。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凤鸣山 “在县西十里。峰峦秀丽,甲于群山”。《清一统志·荆门州》: 鸣凤山“峰峦耸秀,为县之镇。上有泉甚清凛,山半有石如龟蛇状。相传宋宝祐间有凤鸣鼎新之谶,因名”。今县治鸣凤镇即以此山而名。

②在今云南楚雄市西。《方舆纪要》 卷116楚雄府楚雄县: “鸣凤山在城西,亦名卧龙冈。《志》 云,冈在府西十里,以孔明曾过此而名。” 《明一统志》 作“凤山”。


猜你喜欢

  • 跌州

    唐置, 初为都督府, 隶北庭都护; 后降为羁縻州,属呼延都督府。当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

  • 科尔沁右翼后旗

    俗称镇国公旗。后金崇德元年(1636) 置,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恩马图坡(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30年代伪满迁治今科尔沁右翼前旗北察尔森镇。1952年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古旧旗名。清崇德

  • 金宝顶堡

    即金宝堡。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四十里金宝乡。明隆庆五年 (1571) 置,清康熙八年 (1669)设游击驻防。

  • 北益州

    南朝梁置,治平兴郡(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后改为沙州。南朝梁置,治白水县(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江油、青川等市县部分地区。后废。

  • 司吾县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王庄镇㟃峿村。东汉改为司吾侯国,属下邳国。三国魏复为司吾县。西晋改属临淮郡,后又改属睢陵郡。南朝宋废。古县名。本春秋钟吾国。西汉置司吾县,治今

  • 酉阳宣抚司

    明洪武八年(1375)改酉阳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秀山等县地,同年属重庆卫。永乐十六年(1418)改属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慰司。明初改酉

  • 美溪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南部边缘。东北距安定连礁 15 海里,西距布德暗沙1.3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美溪暗沙。

  • 胜州墟

    即今广西苍梧县东南胜州村。明、清置长行巡司于此。

  • 豆沙关

    在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清代以来称豆沙关。《清一统志·昭通府》:豆沙关“在大关同知治雄魁城西南一百五十五里,前临大河,为下方咽喉”。按,“西南”应为“东北”。该关以彝族守关将领“豆杓”的名字命名,

  • 大通市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铜陵县析置,属皖南行署区。治大通镇(今安徽铜陵市西南大通镇)。1950年撤销,并入铜陵县。旧市名。1949年解放后,由铜陵县大通镇升置。属皖南行署区(1952年改属安徽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