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臺)
在今河北河间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3河间县: “城东北有高阳台,与瀛台相望。《志》云: 瀛州旧置高阳关,台因以名。”
在今河北河间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3河间县: “城东北有高阳台,与瀛台相望。《志》云: 瀛州旧置高阳关,台因以名。”
一作卜笼。在今云南弥勒县南。《清一统志· 广西州》: 部笼山 “在弥勒县南五里。环绕县治。旧部笼千户所置于此”。
元初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至正十五年(1355)置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
①即今广西柳州市。《方舆纪要》 卷109马平县: 柳州 “一名壶城,以三江回合绕城如壶”。②即今广西崇左县城。《方舆纪要》 卷110崇善县: 太平城 “今府城。一名壶城。以丽江自西北来,经城南,复折而
三国魏改原鹿侯国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西南公桥集东五里。西晋属汝阴郡。南朝宋废。古县名。三国魏改原鹿侯国置,治今安徽省阜南县南。属汝南郡。晋改属汝阴郡。南朝宋废。
为古黄河支津。故道西起今河南原阳县西南,东至开封市境内合古蒗荡渠。《水经·阴沟水注》:“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东南至大梁,合蒗荡渠。”是蒗荡渠分河水的渠道之一,故亦为蒗荡渠的另一名称。《水经·汳水注
①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属南兖州。治所在楼烦县(今安徽颍上县境)。辖境相当今安徽颍上、凤台、怀远等县地。北齐废。②东魏武定六年(548)改颍川郡置,属谯州。治所在黄城县(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
一作桂阳。战国魏地,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史记· 魏世家》: 惠王十八年 (前352),“ (秦) 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正义》 称“在曹州乘氏
①三国魏明帝时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三国志· 魏书 · 高堂隆传》 载:“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 《明帝纪》: 景初元年 (237)裴注引 《魏略》 曰: “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
明永乐三年 (1405) 置,属保靖州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南凤凰县东北竿子坪。明洪武七年(1374年)置,治今湖南省凤凰县东北竿子坪。属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清顺治年间南明将陈友龙屯兵筸子坪长官司,即此。
①即今江西宁都县北八十三里洛口乡。清置汛。②亦作洛口塘。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北六十里庄口镇。明嘉靖 《赣州府志》 卷5: 会昌县有洛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