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望堆

高望堆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十二里少陵原北。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高望堆 “《长安图》 曰: 在延兴门南八里”。


猜你喜欢

  • 仙览县

    五代晋天福七年(942)改石镜县置,为合州治。治所即今四川合川市。寻复为石镜县。

  • 八岭山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八岭山“在府西北三十五里。山上有八岭”。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北8千米处。因有崇岭八道得名。又因山势蜿蜒如龙称龙山,俗称八宝山。属荆山。南

  • 石相镇

    一名石象集。即今河南长葛市东南石象乡。明嘉靖《许州志》卷1《村镇》:“石相镇,(长葛)县东二十里。”

  • 郪口

    即郪水注入涪江之口。今四川蓬溪县西南六十里郪口乡。《宋书· 刘道济传》: 元嘉十三年 (436),萧汪之将兵攻程道养义军,“军次郪口,帛氐奴斩伪卫将军司马飞燕归降”。即此。《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三

  • 红岩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十五里岷江东岸。因“山色正赤”,故名。《元史·速哥传》:至元十二年(1275)攻嘉定,“行枢密院副使忽敦等军至,与也速带儿会于红岩”。即此。为往来通道。产盐,清设盐场置关, 民国改设

  • 左担道

    古道路名。又名阴平道。为甘肃入蜀的重要交通道路。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 至四川平武县东。因山径险窄, 自北而南,担在左肩不得易右肩,故名。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担出涪,邓

  • 塘头厦村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南塘厦镇。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69墟市: 东莞县有 “塘头厦村”。

  • 太武山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太武山。明《寰宇通志》卷47漳州府《山川》:太武山“在漳浦县东北。蔡如松《十辩》云,去州二百八十里,东邻大海。世传越王建德尝避兵于此。按《史记》:越王勾践至无疆七世,未有名建德者,惟

  • 花剌子模国

    中亚古国之一。在阿姆河下游一带。都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西北库尼亚乌尔根奇)。《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花剌子模”。公元1221年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 枫朗墟

    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枫朗镇。清乾隆《潮州府志》 卷14大埔县: 枫朗墟在 “县东南八十里沙片里,小河水次通饶平、平和诸路”。